强化源头稳控,织牢安全稳定防线
突出源头防范。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四大行动”,化解矛盾纠纷1.8万余起,中央巡视组移交345件信访件全部办结,信访维稳工作综合考核得分名列全省第三。确保政治安全。反邪教工作获得全省先进,维护政治安全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维护社会稳定。圆满完成了省十三运会安保维稳任务,确保了全国“两会”、十九届三中全会、博鳌论坛、上合峰会等重要节点安全稳定,全国“两会”维稳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
狠抓固本强基,完善平安创建体系
夯实一个平台。扎实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雪亮工程”建设,已完成12个县级、146个乡级、980个村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市城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雪亮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创新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中心、矛盾调处中心、信访维稳中心、群众接访中心“五中心合一”模式,得到郭声琨充分肯定并要求总结推广。打通“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进“一村一辅警”,全市2272个行政村全部落实“一村一辅警”。打造一个品牌。以“平安创建,衡阳群众在行动”为载体,推行“居民公约”“邻里自理”等平安创建形式,全市平安志愿者人数增至70.4万人,着力打造“衡阳群众”品牌。
深化打击整治,提升群众安全感
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委书记、市长主动担任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组长、第一副组长,市县乡村四级层层高位推动,立案侦办涉黑涉恶案件4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15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47起,扣押、冻结涉案资产1亿余元,查处涉黑涉恶腐败问题89个、“保护伞”问题30个45人。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全国扫黑办副主任雷东生以“重视程度高、工作措施实、效果正在显现”给予高度评价,工作经验被新华社报道。强力推进大巡防大管控。配备了3架警用、救援直升机,组建36组城市快警,着力构建“衡阳快警”空地网立体化巡防格局。全面开展专群结合、城乡联动大巡防,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物品、重点场所摸排管控,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管控严。强力推进突出治安问题集中整治。持续开展“禁毒风暴”“平安号”等专项行动,缉毒、处非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治安状况持续向好,综治民调得分同比提高1.39分。
坚持改革引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着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统筹督促政法单位落实司法改革任务,完善司法绩效考核机制。审判机关建立新型审判团队,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推介,市公安局“五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获评全市“优质改革项目奖”。着力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市委政法委加强执法监督和案件评查,评查案件220余件,查办、督办案件58件,纠正案件12件。加强重大敏感案件庭审舆情引导,做好“三同步”工作,敏感案件审判实现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加强法学会建设,法学会党组建设和政法课题研究受到省委政法委通报表彰,市法学会荣获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集体。着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展了“优化法治环境”专项检查,受理核查涉企投诉案件128起。审判机关清理未结涉企案件193件,检察机关批捕侵犯非公企业合法权益犯罪76人、公诉43人,公安机关破获涉企刑事、治安案件280余起,司法行政机关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公证500余件。
突出政治建设,锻造过硬政法队伍
抓教育铸警魂。市委政法委牵头举办了覆盖市县乡三级政法干部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班,市中院将支部建在每一个审判团队,市检察院率先开展系统内巡察,市公安局扎实开展政治督察,市司法局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抓培训强素质。建立健全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培训机制,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300余期,干警履职能力明显增强。抓监督促廉洁。坚持从严治警,深化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违纪违法干警105人,同比下降了16.7%。抓宣传树形象。建立衡阳政法宣传矩阵,开展“平安衡阳·我的故事”和“五进”活动,举办全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表彰会和公安英模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政法英模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