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衡阳县长安乡湾牌村村支书——现年61岁的王济正与鼻咽癌抗争8年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许多自发前来哀悼的村民们在叹息着“这样好的村官走得太早”的同时,也对王济正在鼻咽癌晚期仍为乡村劳心劳力,甚至捐出子女们为自己筹集的治病钱而心怀敬意。村民们反映,王济正因为鼻咽癌骨转移导致双腿无法动弹已经3年,整个人已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背部、臀部溃烂好几个拳头大的洞。虽然坐在轮椅上,但他始终关心着乡村的发展。“捐出自己的治病钱,为贤陂塘水库修堤是‘老支书’为村里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他留给村民们的宝贵财富”。
七旬村民廖俊雄说,因为有贤陂塘水库的阻隔,过去湾牌村的村民去往台源镇需要乘船,交通非常不方便,如果要修路的话,就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等诸多问题。5年前,王济正组织村民们捐款,并让自己的儿女出资几万元兜底,修通了这条联村之路。因为考虑到贤陂塘水库的堤岸太窄,过往车辆不方便,半年前,王济正又捐出了1万多元治病钱用于修堤。“如今,贤陂塘水库再也看不到渡船了,村民土特产出村也不再犯愁……这都是王济正的功劳。”
王济正出生在衡阳县长安乡最穷困的山村——大必村(2014年与湾塘村合并为湾牌村),2008年,通过换届选举,高票当选大必村村支书,从此开始了他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为民坚守历程(本报2016年11月7日曾头版头条报道)。作为全乡最偏远的山村,大必村被大山层层包围,属紫色页岩高岸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短短几年间,在王济正的带领下,大必村陆续修建通村、通组水泥公路10公里;把桃花组、子冲组等6个组的排灌站全部进行整修,村民不再为遇到旱涝天气而“闹心”;从2008年至今,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原先的1000余元增加到现在的5000多元,翻了好几番。2011年,王济正被查出患有鼻咽癌。即便患病,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村上的工作丝毫没有落下,先后带领村民建起了村级敬老院,修好了彭家组、代湾组、铁湾组电灌水排,对村里8口骨干塘进行清淤并硬化。2016年11月,王济正将社会各界捐助给他的爱心款全部转捐帮扶同村困难户。他表示,“村里比我困难的家庭还有很多,他们比我更需要这些钱。”据统计,这些年来,并不富裕的王济正共向子女、亲戚筹集十余万元用于乡村建设。
“他是一位受人爱戴的村支书,却不是一位合格的父亲。”王济正的女儿王平在回忆与父亲生活的过往时说,父亲能为修建村道、组道去举债贷款,却不愿意为小儿子的婚房贷款,让当时的子女们都备感心寒。“但许多年过去,我们蓦然发现父亲的家国情怀,竟成为了我们一家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王平说,自己的儿子肖子豪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他唱军歌,长大后要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潜移默化之下,肖子豪从上小学之后就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还号召同学们为西藏贫困学子捐款,被学校评为“爱心少年”。
村民们告诉记者,在王济正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时间里,他经常摇着轮椅来到贤陂塘水库堤坝上,静静地望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