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11月13日通报,北京地区拒收现金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人行营管部处理了30起不同类型的拒收现金行为,约谈了两家企业,下一步针对拒不整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行为将依法实施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处罚信息将记入被处罚人的信用不良记录。
商家拒收现金不仅剥夺了消费者支付选择权,而且损害了人民币的尊严。可见,北京专项整治拒收现金行为,违规商家将列入失信黑名单,具有示范意义。当然,想要真正治理拒收现金行为,宜堵更宜疏。首先,应将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交给消费者。既然目前并非是“无现金社会”,就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善待人民币,在扩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同时,不能拒收现金。其次要肯定非现金支付的意义,加强对各类支付结算方式的宣传推广,让更多公众了解各种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特点;再就是要充分尊重公众支付结算习惯,由公众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结算方式。
(张西流)
2.老旧小区微改造也是留住“乡愁”
给老屋贴青砖换铁门、对老街作艺术设计、围墙上绘岭南风情画……截至今年9月份,广州市共推进696个微改造项目。到2020年,将推进779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老旧小区将分成基础民生保障类、历史文化传承类、区域竞争力提升类三类同时推进微改造。
对于如何规范老旧小区,很多城市选择的是“推倒重来”“脱胎换骨”,还有的是选择“视而不见”,等待城市的进一步规划。而这样实施“微改造”,在现有基础上依据老旧小区的属性、特色和现实,从方便生活、方便居住的角度考虑,在不改变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施行小“手术”,值得借鉴推广。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老旧小区是“城市里的乡愁”。老旧小区虽然陈旧,却有着文化的元素、历史的烟云、情感的寄托。城市老旧小区就是城市的记忆,各地在开发建设城市的时候,应该为人们留下这些美好记忆。不是所有老旧小区都需要“推倒重来”,宽容老旧小区的存在,反映一个城市的执政理念。把“微改造”的事情办好了,既方便了市民的生活,还留住了城市的文化与“乡愁”,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郝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