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王翟
用食指与大拇指夹着一小瓶溶液,黄卫向记者展示道,“这瓶待检样品,虽然只有5毫升,却是从3公斤果蔬里萃取出来的,包含着样品各种信息。”
11月23日,记者见到黄卫和他的同事时,他们身着白大褂像一位医生大夫。实际上,他们的工作单位是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下称“中心”),这里是我市农产品行业中最权威的“体检中心”。
近年来,降低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率,是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检测果蔬农残,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做出整体评估,是黄卫和同事们的一项重要职责。
黄卫说,大伙儿的日常工作是从“买菜”开始的。因为每个季度要对全市抽取25批次样品,全年要抽取1200批次样品,中心工作人员要常年提着菜篮子奔走在各大农贸市场、超市,所以大家都戏称抽检的过程为“买菜”。
菜买回来后,就是质检。走进中心质检室,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们忙碌地工作着,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器皿,和成液的半成品。黄卫说,质检过程要求相当精细,前处理成浆的样品解冻后,要经过有机试剂萃取、离心、净化、定容后,形成5毫升溶液,最后通过专业仪器检测,得出一份完整的“体检报告”。
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我市农产品总体合格率99.2%,其中市级农产品合格率100%。通过精准施肥、调整化肥使用结构等措施,全市化肥使用量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农药用量比上年下降5.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