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衡阳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数据来看:1978年,我市工业企业数量仅有2426家,产值仅有15.31亿元,平均每户实现产值63.1万元。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73家,实现产值2176.08亿元,平均每户实现产值2.03亿元,是1978年的322倍,生产能力极大提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大力实施工业原地倍增计划,全力推进振兴实体经济“3311”工程计划,军民融合、有色金属、先进制造和以湘南纺织产业基地为主体的纺织产业、以新能源汽车为依托的整车制造、以南岳为龙头的全域旅游、以油茶为核心的农副产品种植加工七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渐成雏形。
近两年,我市先后获批“中国制造2025”长株潭衡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更加激发了大企业、大项目进驻衡阳,一大批世界500强、中国100强、实力央企纷纷落户衡阳。
进入新时代,为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最美地级市,打造“现代产业强市”,衡阳工业昂首迈进,开启了“换道超车”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