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型升级,商贸中心领跑湘南
  转型升级,商贸中心领跑湘南

  ■策划/周文源  统筹/苏文波  罗飞虎  陈 毅  谷琼峰   胡 雄   撰文/本报记者   谭晓波  摄影/石鼓区委宣传部提供

  砥砺奋进写辉煌,石鼓江山著华章。

  改革开放以来,实力石鼓经济发展更加强劲: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1亿元,是2001年的6.2倍,年均增长15.1%。完成财政总收入23.84亿元,总量位居全市第一,是2001年的19.4倍,年均增长20.37%。 

  改革开放以来,活力石鼓现代产业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4.0:27.3:68.7调整为2017年的3.0:17.9:79.1,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90%。

  改革开放以来,幸福石鼓百姓获得感更为强烈:2010—2017年,民生投入累计达39.4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85%,年均增长14.24%。

  一组组闪耀的数据,一根根上扬的曲线,见证着改革开放在石鼓大地取得历史性、全方位的成就。未来,石鼓区委、区政府将继续朝着“打造湘南地区最具活力的商贸文化中心”迈出铿锵步伐,留下腾跃的印迹……

  从传统商贸到“现代服务”

  ——一个活力四射的商贸文化中心强势崛起

  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石鼓区因商而兴,因文而盛。近年来,该区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商贸引领、文化立区,一个个新的商贸中心,正依靠项目引擎加速壮大,引领石鼓区商贸服务业迈上集群化、高端化的转型之路,一座现代化的商贸文化新城正在强势崛起。

  10月8日,记者走进崇盛国际中心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火热的场面,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据了解,总投资30亿元的崇盛国际中心,总占地面积251亩,囊括颐和文华酒店、名品中心,国际风情街区等高端业态,将建成大体量、全业态、全龄化的 30万㎡情景式商业综合体,衡阳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湖南崇盛晶珠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斌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位于崇盛国际中心的湖南省首家U+仓储会员超市将有望正式营业。

  这是石鼓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高端商贸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优势的举措之一。近年来,石鼓区委、区政府围绕打造湘南地区最具活力的商贸文化中心,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示范引领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大力加快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一次次转型升级,正在有力促进着传统商贸走向现代化、特色化、高端化,促进该区从商贸大区向商贸强区的转变。

  近年来,石鼓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电商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获评全省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2015—2017年新增规模企业300余家。华耀城、中亿汽贸城、中建衡阳中心、崇盛国际中心城市综合体效益扩大。中山北路、人民路、蒸阳北路等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提升成效逐步凸显。蒸水以北商贸业从无到有,形成了五一糖酒副食、华源建材、中湘机电、万居家居等专业市场,商业氛围更加浓厚。

  据了解,目前,石鼓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面积已达1200公顷,实现营业收入114.6亿元,企业实现利润15.3亿元,财政收入3.74亿元。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0家,省级服务业品牌3个。

  “今后,石鼓区将继续突出文化和商贸服务业,充分利用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平台,实现‘五个一’的工作目标,即打造一批高端品牌市场,吸纳一批总部实体经济,鼓励一批企业技术创新,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提供一个优质发展环境。”谈及如何实现“打造湘南地区最具活力的商贸文化中心”的目标,石鼓区委书记唐浩然信心满怀。

  从“小城管” 到“大城管”

  —— 一座有灵魂、有特色、有品位的城市正款款走来

  “三高速两出口”交通体系建成;蒸水南堤风光带、湘江西岸风光带投入使用;莲湖广场、石鼓广场、西湖公园、虎形山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天然氧吧……改革开放以来,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特色逐渐显现,透山透水、青山绿水在石鼓区正逐步成为现实,一座有灵魂、有特色、有品位、不一样的城市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改革开放以来,石鼓城区骨架越拉越开,建成区面积从2001年的13.7平方公里扩大至2017年的112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增加到161.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58%,“东西联动、南北互通、内外畅通”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越建越好,完成29个社区“三清三建”,“家门口”服务得到全方位提升;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同治、美丽乡村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在全市推行农村公共区域环卫市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长久以来,因城市管理部门的诞生,原本宏大庞杂的城市管理课题几乎被简单化为城管部门一家之事,形成了大城市与“小城管”的管理格局。以一部门之力,承受一座城市的管理之重,“小马拉大车”造成的各种冲突纠纷不断上演,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抹暗色。2017年以来,石鼓区率先在全市实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城管执法力量全部下沉到一线,环卫、园林、微工程等工作也同步下放到社区,做到基层权责统一。

  按照“大城管”体制原则,石鼓区将城市综合管理责任分别落实到街道,街道再落实到社区,让院落、街面上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主”,并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

  “原来工作不好干,因为人权、财权没有在社区,发现问题也只能层层上报。现在社区有了自主权,问题自然而然能第一时间在基层解决。”人民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赵素群说道。

  “改革开放的40年,是石鼓区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40年,也是石鼓区城市面貌大幅升级的40年。”石鼓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浪表示,近年来,石鼓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揽,紧扣建设百姓满意的高品位城市目标,聚焦城市建管主业,坚持建、管、治并举,全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从“软实力”到“硬产业”

  ——一处“处处有景、四季能游”的近郊旅游休闲新高地正在形成

  要发展先修路,基础设施是发展乡村旅游最基本的保障。

  “用一条乡村旅游环线与城市主干道贯联贯通,更有利于发展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10月15日,角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蔡秋云介绍,2017年,该区开始规划建设乡村旅游环线,目前,环线已通车6.4公里,年底可再完工10.7公里,预计2019年全部完工。

  据了解,石鼓区乡村旅游环线将串联起香樟苑、三星蔬菜基地、玫瑰文化产业园、猕猴桃基地、千亩桂花园、千亩莲藕等农业特色基地。届时,将带动该区的休闲农业发展,而辐射的乡村旅游更能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发展旅游,石鼓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几年来,石鼓区积极响应国家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和奖励办法,打造了一批星级乡村旅游景点。

  如何将旅游“软实力”变成“硬产业”?石鼓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石鼓区将按照“举农业的旗,唱文化的戏,走旅游的路,培教育的苗”的思路,下一步石鼓区将大力促进“农业+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精心谋划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项目,深挖与休闲农业、亲子研学、农耕体验等具有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产品产业,用“一乡一品,一村一韵,一路一景”满足群众的休闲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据介绍,该区计划从201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建成1个乡村旅游集聚区、2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10个省星级乡村旅游点,全力打造“处处有景、四季能游”的全市近郊旅游休闲新高地。

  号角再起,征程又铺。改革开放还在进行中,未来,石鼓区将借助改革开放东风,把经济做得更强,把环境营造得更美,把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得更快,让人民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转型升级,商贸中心领跑湘南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转型升级,商贸中心领跑湘南 2018-10-16 2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