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记录了一切。
回首40年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同样,自1984年建区以来,年轻的南岳,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大力实施“旅游强区”战略,迈过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如今的“优不优”的历史跨越。
时光交织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改革者的脚印。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天下南岳,吸吮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养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加快推进旅游发展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资源开发型向深度融合型提升,发展“颜值”更佳、“气质”更优、“含金量”更足。
筚路蓝缕 阔步迈进新时代
34年前,“五岳独秀”的“文明奥区”敞开山门,以“天下南岳”的胸怀,集天下之人才,聚天下之财智,织就天下人游南岳的发展梦想,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
从经济总量来看。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984年的1053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40.69亿元,连上五个台阶,增长了386倍,其中,1984年—2008年突破10亿元用了24年,2008年—2018年十年间,连续突破20亿元、30亿元、4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9.13%。人均GDP建区之初仅为287元,2017年增加到6.38万元,34年间增长了222倍,年均增长17.23%。
从旅游效益来看。接待游客从建区之初的66万人次增加到1003.08万人次,增长15.2倍;旅游收入从350万元增长到80.32亿元,翻了2295倍;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06万元增长到6.79 亿元,翻了641倍;人均财政收入达到10643元,翻了367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5亿元,翻了333倍;固定资产投资由0.08亿元增加到36.54亿元,翻了457倍。三次产业比从41.6∶15.4∶43到9.3∶8.6∶82.1,实现了从农耕之乡到旅游大区的历史性跨越。
从民生民本来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4年的278元增加到36828元、19053元,分别翻了80.8倍、68.3倍;居民储蓄存款由354万元增加到42.34亿元,翻了1196倍;人均储蓄余额由1984年的96.73元增加到6.64万元,翻了686倍,稳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实现了优质旅游与富民强区齐头并进,是有温度、有质量的发展。
浴“火”重生 昂首再踏改革路
8月30日上午,祝融峰顶,风和日丽,云蒸霞蔚,随着湖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圣火采集在这里成功举行,南岳的火文化正日益成为当地新的文化名片。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南岳举行高规格的圣火采集了。相传祝融是南方火神,南岳衡山的火文化源远流长。”南岳区委书记曾建华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南岳迫切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除了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注入火文化、寿文化等文化内涵,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拥抱全域旅游浴‘火’重生,成为南岳旅游转型的必然选择。”
自建区以来,物换星移,南岳先后摘得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牌子。近年来,该区更是紧紧围绕“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以“三五一”总体工作思路为统揽,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各项工作亮点频现:
——创新机制。建立健全“1+4”旅游综合管理机制为全域旅游发展保驾护航,近几年来岳游客的满意率均保持在98%以上。
——顶层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南岳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晰了“景区驱动+全业聚焦+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文旅融合。打造了禅夜、拜塔、禅意人生修炼营等文旅体验品牌,推出祈福康养游、名人故居游、湖湘文化游、生态休闲游、抗战文化游、古道踏青游等文化旅游线路。
——体验升级。古镇和万寿广场提质改造提升了古镇风貌,“飞拉达”、创客空间、精品民宿丰富了旅游要素供给,尤其是最近签约的卧虎潭世界禅养文化园,红星滑雪滑水场和正在加速建设中的天子山火文化园“一台戏”项目,则有望彻底填补南岳旅游产业链“短板”。
——服务提质。107国道、高铁衡山西站、南岳高速相继建成,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对外开放;以“客厅”理念推进“厕所革命”,五年累计建设改造厕所170余座,建成第三卫生间18处;培育发展旅行社12家,宾馆酒店民宿266家,综合接待能力显著提升。
——突出营销。创新“旅游+互联网”“旅游+媒体”“旅游+活动”和线上门票分销+线下营销等营销载体,连续举办九届寿文化节,千年佛教论坛、国际道教论坛、阿迪力飞渡世界最长钢索等活动影响远播东南亚,中国南方最佳观星地、山盟之旅等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去年,我们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必将助推南岳实现‘凤凰涅槃’!”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燕满怀信心地介绍,全面发力的全域旅游创建让南岳旅游经济持续增长:2017年,全区旅游接待、旅游总收入分别突破1000万人次、80亿元大关,今年1至9月,全区共接待游客998.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55亿元。
砥砺前行 擘画民生新蓝图
发展经济就是为了让民众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对于秀冠五岳的南岳来说,青山、绿树、碧水、高质量的空气是让民众获得幸福的最基本要素。
自2007年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升格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来,该区先后投入2.6亿元,拆除核心景区楼堂馆所28家,搬迁村民434户,并全面推行三级“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为“生态留白”提供了机制保障。近五年,该区改造森林景观2620亩,持续推进景区禁烟、燃香改革、香灰污染治理、餐饮油烟治理“四大工程”和大气、水、土壤环境治理“三大战役”,全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地表水质量达标率10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促进了南岳旅游的绿色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南岳人民充分享受了旅游成果、改革红利,民生保障在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区”的同时,正努力向百岁健康区迈进。
——全区180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两个省级贫困村整体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5%降到2017年的0.47%,“旅游+扶贫”成功经验被省旅发委推介。
——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超七成;在全市率先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全面推行“两免一补”;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10.27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100%覆盖;“欢乐潇湘·大美南岳”群众汇演、“相约二十四节气”民俗活动、万寿宫古戏台非遗展演持续开展,“户户通”“村村响”100%覆盖行政村。
——城乡低保一体化率先在全市实现,医保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2.8%、100.03%,老年人口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41张,大力实施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58平方米。
——创新开展“平安南岳”“四型小区”创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民意调查连续11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三次捧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9—2012年度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区”。
惟有南岳独如飞,拥抱全域旅游的天下南岳,正如振翅飞翔的朱雀,朝着更加美好、更加炫目的未来启新程!
建设中的红星村航拍图
湖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圣火采集在祝融峰成功举行
南岳茶文化节活动
南岳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