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美国制裁中兴公司事件引起全球关注,折射出我国高科技领域核心技术短缺、严重依赖进口等问题。
而距离美国万里之外的衡山,此时已经开始频繁讨论危机带来的机遇。在这次危机中,衡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出在不增加用地或少增加用地的前提下,力助现有企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的“原地倍增”计划,引导工业园区企业技术创新、扩能生产。
在佳诚集团有限公司的光学实验室,记者看到各式各样的新材料成品,其中就有新研发成功的智能手机量子点膜。公司负责人刘文亮告诉记者,在手机背光源领域,以前都是国外品牌的天下。经过数年的技术攻关,佳诚W3品牌的量子点膜“横空出世”,不仅将手机屏色域从75提高到了105,成本也从500元降到10元,即将在国内率先实现量产。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先后与OPPO、小米、华为、联想等“手机大鳄”签订战略协议。
刘文亮告诉记者,该公司纳入衡山县 “原地倍增”的范畴后,县委、县政府在税收、产品推广、银企对接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去年公司产值约3个亿,今年力争实现产值和税收双双倍增的目标”。
改革开放40年来,类似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故事,在衡山还有很多。
革故立新 为生产力发展插上“翅膀”
1978年的衡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工业规模较小,第三产业刚刚起步。
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和煦春风,衡山在40年的发展中,大刀阔斧地对与发展不相匹配的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为生产力发展插上“翅膀”。
——总量迅速扩张。2017年末,全县生产总值达167.21亿元,较1980年增长168.7倍;财政总收入9.2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55亿元,较1978年分别增长155.4倍和2392.9倍。
——质量趋好向优。40年衡山经济跨越了两大量级,1995年全县生产总值10.28亿元,突破十亿元;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107.31亿元,突破百亿元。三次产业比由1980年的49.6∶27.7∶20.7调整到2017年的19.2∶27.7∶53.1。
——均量持续提升。2017年末,全县人均生产总值43416元,人均财政收入2413元,人均储蓄余额29551元,较1978年分别增长143.3倍、129.7倍和2345.3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537元、19078元,较1980年分别增长49.6倍、38.6倍。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29亿元,较1978年增长54.5倍,年均增长10.8%;重点培育了优质稻、小水果、茶叶、衡山黄鸡、中药材五大特色农业产业,衡山红脆桃登记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衡山黄鸡”注册为国家商标,“狮口雪芽”茶获评中国文化名茶;逢源草艺、金叶养殖等27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萱洲国家田园综合体项目加快实施。
——工业支柱作用明显。201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14.85亿元,较1978年增长208.8倍;实现利润6.11亿元,较1978年增长122.4倍;依托衡山经济开发区,形成以嘉力机械、齿轮公司、同远机械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以佳诚新材料、金裕科技、宏达威为主的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2017年,规上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由2004年的36.9%提高到82.7%。年纳税过百万元的企业68家,其中过千万元企业13家。
——商贸旅游活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县各类市场主体11076户,较1978年增长200倍。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596个,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统筹全域旅游发展布局,成功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成3A级西游洞天景区,加快建设紫盖峰、仙逸人间、虎山福地等优质旅游项目,连续举办多届乡村生态旅游节;发展旅游接待企业130家,年接待游客量从1978年基本为零到2017年405万人次,实现了质的飞跃。
不避难点 以智慧和勇气推进改革
有人曾把改革开放比作实现弯道超车的“加速器”,正如一个工厂的生产线,只有不停地革新改良,才能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
一个地方的发展,亦是如此。
衡山县委书记尹培国坦言,改革就是要解决社会最艰难、最基本面的矛盾,绕是绕不过去的,你想绕过去,可能这个矛盾三五年后会成为大问题,会阻碍发展。
2010年,衡山籍企业家陈春平从佛山回到家乡投资,打造创品国际建材家居城品牌。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项目进入征地拆迁阶段后,却被一个又一个“拦路虎”给挡住了:规划审议、土地核查、土地变性、配套设施等……这一挡就是7年。
2017年4月,尹培国率领“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领导小组成员走访佛山市衡山商会,与陈春平等在外地发展的企业家们长谈,诚恳邀请衡山籍企业家回家乡创业,并表示县委将强力推进企业联手帮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围墙外的事情”。
为解决创品国际的“难题”,衡山县成立专班将一篮子遗留问题逐一梳理、“开药下方”,各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联手帮扶,逐一化解之前所有障碍,妥善处理各种遗留问题。
“没想到短短半年,一举将遗留问题悉数解决!”陈春平高兴地说。据悉,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项目一期投资2.8亿元,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计划今年10月正式运营。届时,该项目将提供约3000个就业岗位,实现年销售额超10亿元、税收5000万元以上。
创品国际在衡山县并非个例。据县帮扶办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衡山县创新性地推行一个项目、一名县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职责、一支好的队伍“六个一”工作机制,先后为50多个企业提供保姆式、全程式服务,及时解决各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仅融洽了政企关系、提振了企业信心,还传递了县委县政府、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和有力信心。
不避难点
齐头并进 出发落脚皆为改善民生
以同样的勇气和智慧,衡山还推动了城乡建设、扶贫帮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各项事业均齐头并进,那么衡山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县委副书记、县长蒋青对此作出明确回答。他说,衡山在发展中确立了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即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改善民生。
【关键词一】城镇发展日新月异
1978年的衡山县城,总面积2.16平方公里;现今的县城总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扩大了近10平方公里,相当于新造了5个老县城,开云新区、黄花新区建设全面铺开,“一核两区”初步成型。
40年来,衡山县城从原来的人民路、解放路“一纵一横”,到如今的黄花路、开云大道、衡山大道西线等“五纵五横”,“笔画”不断增多,县城骨架渐渐拉开;先后建成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城市配套设施,开发了金盛华城、佳和花苑等高档商贸住宅区,12个乡镇集镇进一步扩大了街区面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
【关键词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如今的衡山县,境内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武广高铁衡山站、湘江千吨级码头、潭衡西高速公路、南岳高速公路、大源渡二级航道等一批国省重大交通项目建成或在建,新马线、南马线、南岳高速公路连接线等一批县内重点交通工程竣工通车。
截至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803公里,较1978年增加1278公里,全县通村公路覆盖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电,乡镇集镇光纤覆盖率、固定电话覆盖率、4G信号覆盖率均达100%;天然气管网工程实现城区全覆盖,并覆盖部分乡镇集镇。
【关键词三】扶贫减贫全面推进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衡山县2017年整合部门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入脱贫攻坚,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脱贫4534人、退出8个贫困村,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县财政投入扶贫资金增幅保持50%以上,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落实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政策,贫困户住房不安全的问题、看病贵的问题、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县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3.36%下降至2.2%。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齐头并进,如全县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创建为合格学校,提质改造相对薄弱学校106所,学前教育一年入学率、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均达100%;全县所有乡镇均建有卫生院、所有村(社区)均设有卫生室,医疗水平明显增强,人均寿命达76.7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多年占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这些改革,不仅体现了“发展为民生”的执政理念,也为衡山未来在革故鼎新中实现新跨越,埋下漂亮“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