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衡阳名医”、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廖红波
~~~——记“衡阳名医”、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廖红波
~~~——记“衡阳名医”、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廖红波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患者为重,是最大的医德
——记“衡阳名医”、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廖红波
  ■文/图  本报记者  刘臻

  颇具亲和力的话语、细致的沟通、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廖红波的“标签”。除了病情,患者的年龄、经济情况、心理的波动起伏、需求,都是他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需要考虑的方面。“我多考虑一点,多做一点,也许就可以更好保障患者的利益,达到他们所想达到的预期效果。骨科医生的治疗,不仅要走身,更要走心。”多年来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他,也因此收获了一众“老中青年粉丝”。

  何谓好医生?近日,荣获首届“衡阳名医”称号的廖红波给出的标准极其简单:第一,够专业,技术好;第二,够负责任,医德高。在他看来,一个临床医生,除了具备专业的技术之外,解决患者临床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为病人精打细算的好医生 

  “少花钱,治好病”始终是廖红波所奉行的基本原则。由于许多病人经济并不富裕,廖红波总是想方设法为病人精打细算,尽量不用贵重的耗材和药品。他要求科室医生每次手术前一定要进行讨论,认真分析病历,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受最少的痛苦把病治好。有些病人手术前给他送红包,为了让患者安心,他就让护士长先保管好,等手术结束后再退还给病人,或者直接当做住院费用替病人交到收费处。 

  “不做僵化的处理,坚持灵活的个人订制”,更是他行医多年来,倡导的个性化治疗理念。“我这常常有90多岁患者因发生股骨颈骨折被送进医院。手术前,家属往往会问我该选用怎样的人工关节。对此,我的意见都是国产人工关节即可。但是对于65岁以下的患者,考虑到对活动要求比较高,我则会建议最好采用进口的人工关节。”他表示,只有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年龄,从事的劳动性质进行判断,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问题,才能得出最令患者满意的诊疗方案。

  他的手术方案未必是最新的,但一定是最符合患者切身利益的。以PFNA为例,作为一种新型的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时间较短、手术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等优势,被很多医院作为首选的治疗骨折的方案。但是对于老年无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而言,廖红波认为以传统的空心钉做固定手术的方案反而更理想,手术创伤更小,患者痛苦更少。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部的骨折,如果患者的身体条件能够承受手术,最好选择手术治疗。因为保守治疗需要长时间的卧床时间,对于老人而言可能会引发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一系列的后遗症,对于家属而言,也会加大护理难度。有的手术方案的确定,需要考虑老人的预期寿命也有限,所以他常建议使用传统方案。他解释道,为病人提供适宜和最佳的诊疗服务,不滥用高新技术,避免过度诊疗,无疑是评判新时代人性化医疗的标准之一。

  会看病、有爱心的好专家

  今年3月的一天,一市民拿着登有“廖红波为高龄老人成功开展手术”等诸多事迹的报纸慕名前来就医,强烈要求廖红波为家中老人手术治疗。原来81岁的陈奶奶因为车祸导致全身多发性骨折,送进了医院。由于其同时患有肺梗塞、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性疾病,当时的主治医生建议选择保守治疗。然而不想让老人饱受长期卧床痛苦的家属对此治疗方案十分不满,多方打听找到了廖红波。

  尽管通过综合评估后,患者的手术条件的确不尽如人意,手术风险大、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但是为了满足家属们的愿望,廖红波还是接下了这个重担。在为老人进行了积极的术前调理,与家属充分沟通手术的利弊、赢得其信任后,他成功为老人开展了手术。术后,老人恢复良好,不久便康复出院。

  这些年,在廖红波的带领下,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成为了我市公认的技术雄厚、口碑一流的治疗脊椎、关节、车祸伤等疾病的不二选择,在治疗高龄患者骨折方面的成绩更是尤为出众。只要在网络上搜索“廖红波”这三个字,帮助93岁骨折患者重新站起来,让无数高龄骨折患者挺直腰杆的新闻数不胜数……这一台台看似“铤而走险”的手术成功背后,无不蕴含着廖红波的专业与严谨。

  跟随其多年的青年医生楼斌透露,为了保证每一台手术的安全,廖红波对手术指征的把握尤为严谨精准:“我们这多是老龄骨折患者,大多患有不少基础疾病。特别对于一送来就严重呼吸道感染的骨折患者,廖主任总是要求我们先别急着手术,先把呼吸道等内科疾病治疗达到手术要求后,才可进行后续的手术治疗。”正是这种“严谨”的行医风格,让其带领的科室至今从未有过一件由于责任不到位引起的医疗纠纷。

  “廖主任心中有患者,一切为患者着想。”与廖红波搭档了8年的护士长许雅丽说道。廖红波常对科室同事说,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会看病,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时时事事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才是最大的医德。

  前几年,急诊来了位遭受严重车祸的40多岁女性患者。由于创伤十分严重,在廖红波等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下,患者依旧难逃右腿截肢的命运。当患者醒来后,得知自己只剩下一条腿时,一时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常常躲在被子里暗自哭泣。廖红波注意到这个情况后,在其住院期间,他无论再忙再累,下班前总要去病房看看该患者,和她聊会天,纾解她的焦虑与烦恼。与此同时,细心的他发现患者的丈夫鲜有出现,与其他患者相比,显得有些形单影只。于是他主动联系了其外出打工的丈夫,希望他能抽时间回来陪在妻子身边,一同度过这段“煎熬”的日子。有了丈夫的陪伴,患者的郁闷、焦虑的情绪渐渐得到了好转。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一直是廖红波的从医格言。

  以德服人的好师傅

  医德不是一个人的德,更是一个科室的德。廖红波坦言,在现行的制度下,科主任作为责任金字塔的顶端,除了专业技术过硬外,责任心是关键,随时随地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自己的原则。在长期的工作中,对于处理工作中的各种小摩擦,甚至医疗纠纷,廖红波都颇有心得。

  他把产生医患纠纷的根本原因,总结为服务、检查、关系这三个方面没到位。“以医药价格来说,我一向的原则都是只要能治病的药就是好药,决不能为了个人、科室的奖金而牺牲病人的利益。”

  “在骨科的诊疗中常常会出现多种方案,对于同一个病人,年轻医生会建议手术治疗,而我认为可以保守治疗,这时我们会将个中利弊与患者一一说清,将选择权交予他们。当然碰上纠结患者,我也会适时给予我个人的专业意见,供患者参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其知情权,将选择诊疗方案的选择权交给患者,是廖红波一直告诫下级医生的行医原则。

  对于科室的建设,廖红波认为,科室主任不仅要在技术上把控,更是要起到传送带的作用,要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让他们成长得更快。每一场手术前,他都会和年轻医生一同探讨如何根据普通DR片、三维CT片及MRI片,选择最适合手术方案。术前应有什么准备,术中应有怎样的应急预案,术后应该如何治疗,他都会事无巨细地和这些年轻的医生一起讨论。为了让年轻医生更快地独当一面,廖红波笑道,有时还自愿当起下级医生的手术助手,为他们拉钩显露术野,递剪刀、钳子等。

  廖红波近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以患者为重,是最大的医德
中医药在 肛肠疾病中的应用
要想身体好,“三减三健”很重要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以患者为重,是最大的医德 2018-09-10 2 2018年09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