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的是娘,培养我的是共产党。”这是何斌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何斌山祖辈都是农民,从小在农村长大,吃过很多苦。土地改革时期,何斌山家被划为贫困户,没有钱念书,靠乡政府资助上学。参加工作后,何斌山为人热心正直、做事有干劲,很快得到组织的关心,有了将他发展入党的计划,于是派他到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的油榨房烘茶籽、收油税。何斌山不言苦、不说累,在油榨房一呆就是三个月,吃住都在那里。这股吃苦耐劳的精神被组织看在眼里,不久后,将他正式发展入党。后来,何斌山被安排在农行衡阳县支行工作,先后经历了多个岗位,直至支行纪检副组长任上退休。
几十年来,何斌山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曾被评为总行优秀纪检干部。退休后,何斌山党性坚定、作风硬朗,长期担任农行衡阳县支行离退休支部书记,带领老党员认真学习,不忘使命,身体力行的为农行、为社会多做贡献。
勤学好记,不让思想掉队
“虽然人老了,但我的思想不能松懈、更不能掉队。”在别人想着要去参加哪个老年社团欢乐过晚年的时候,何斌山心里想的却是如何加强党的理论学习、提高自己,做好一个合格的支部书记,让老党员们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关爱。
何斌山主动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等重要理论知识。在学习中,何斌山主动思考,常做笔记,收获心得感悟和体会。他说:“我是老党员,更应走在前列,要珍惜时光,来点新作为,力所能及做出新贡献。”
担任农行衡阳县支行离退休支部书记期间,何斌山积极组织老党员参与支部活动增进党员凝聚力,并送上组织关怀。离退休支部情况特殊,党员多、年龄偏大、居住地分散,工作开展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就拿召集一次党员学习活动来说,光电话就得打上好几十个,一遍、两遍、三遍……一天下来嗓子都是痛的。但何斌山始终乐此不疲,有计划、分阶段组织支部党员加强思想学习,开展组织活动。在生活上何斌山也非常关心离退休支部的党员,经常探望生病党员,对困难党员及家属进行帮扶等,不管是走访还是电话问候,何斌山略微颤抖却关切的声音,一直温暖着支部党员的心。
心系农行,退休不忘“发展业务”
虽然离开了农行工作岗位多年,但何斌山对农行的牵挂依旧。在何斌山住的附近,经常能看到他提着一个手提袋,热心向街坊邻居推荐农行产品、宣传金融知识,努力帮农行“打广告”,有时也会进百姓家中为农行揽储。
近几年,何斌山通过走街串巷、积极宣传,先后发动街坊邻居和客户把外出打工、经商的资金存入农行,共有86笔,总额达980万元。他常说:“我在农行工作了一辈子,农行养了我一辈子,虽然已经退休,但我也想为农行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乐善好施,甘做群众贴心人
“我的祖辈都是农民,我的一切是共产党给的,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更应该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退休多年的何斌山,总是心怀党恩,牢记使命,努力奉献自己,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百姓多做贡献。
2016年,时年84岁的何斌山学习十八大报告有感,决定为建设新农村、振兴农村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他积极发动家乡村民进行新农村建设,并带头拿出六万块钱,修补和加宽公路。在何斌山的带领和感染下,周围村民也相继拿出了4万元建设了水塔,将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便捷。
今年,何斌山通过电视、报纸,得知现在正是全国实施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何老毫不犹豫的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省出2000元钱,顶着烈日,在近40℃的高温天气下,来到了三湖镇新丰村,将这些钱一一交到贫困户手中。
这些只是何斌山服务群众的“冰山一角”。近十年来,何老每年都会从工资中省下一部分钱来捐助4至5个困难家庭,每次捐款的金额多则1000元,少则800元,帮助他们救急救难。
■通讯员 陈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