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见:此番多部门联合专项整治骚扰电话,不仅是一项大快人心之举,其整治效果也是值得期待。其一,行动明确要求“规范通信资源管理,加强源头治理”,可谓切中要害、对症下药;其二,惩治力度的加大,使得责任追溯成为可能。我们期待,这样的整治行动能逐渐常态化、制度化,从而彻底根除其滋生的土壤。
2. 日前,山东烟台市民那女士微博举报残疾证办理难,反被工作人员怒怼:“你这寻常老百姓够厉害。”7月30日,烟台市芝罘区委宣传部官微发布消息,责成该区宫家岛居委会对办理该项业务的苏某某、张某某予以辞退,由区纪委对宫家岛居民区党委书记孙某某予以立案审查。另外,成立由区级领导牵头的专门工作班子,对那女士的诉求认真研究,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办理。(据光明网)
浅见:“为人民服务”本该就是职能部门的服务常态,无所谓谁比谁“厉害”,一旦萌生这样的“神逻辑”,恐怕离暴露问题不远矣!就此次风波而言,各级各部门应引以为戒,严肃认真查找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真正落实“一次办好”。
3.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3%的受访者感觉现在伪科技产品多,86.3%的受访者称身边有人被伪科技产品忽悠过。避免人们陷入伪科技产品骗局,65.0%的受访者建议推进科普工作,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据《中国青年报》)
浅见:不知从何时,“不懂还觉得牛”的消费者心理日渐兴起,于是乎,这就给一些不良商家钻空子的机会,费心“整”出各种伪科技产品,放肆吹嘘其神奇功效,以此来敛财。笔者认为,不能再任由伪科技产品招摇惑世了,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出手,将其清理出市场。首先,针对消费者“不懂”的问题,要加强科普宣传。其次,商家也要进一步提高自律和责任意识。再次,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违规商家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净化产品市场。唯有这样,才能使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脱颖而出。
(本栏点评:魏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