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山的孩子,外出求学后仍执意回到家乡,坚守在乡村学校。他多次放弃了去外面发展的机会,甘做山里孩子的引路人。
他叫刘立春,是衡阳县井头镇大云中学一名普通教师。1994年从耒阳师范学校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家乡山村学校,这一干就是24年,他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首动人的乡村教师之歌!
扎根山村二十四年
参加工作以来,刘立春将青春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大山。
他爱岗敬业,长期满负荷工作。近五年来,他始终把学生和教学放在第一位,除了担任班主任外,还兼两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为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他积极参加了各种类型的培训和进修,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自考本科专业的学习,并顺利拿到了本科文凭。
他一向工作积极主动,按质按量完成工作,成绩显著。赢得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24年间,他去过几所中学,都是家乡的山村学校。亲朋好友都劝他去外面发展,有的甚至当面说他是个“傻子”“呆子”,但刘立春说:“家乡的孩子最需要我。”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一路走来。他热爱自己的家乡,更热爱这里的每名学生。
大胆推出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刘立春一方面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大胆实施教学改革,结合新课改,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推出以“语文作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很多孩子觉得写作文是一种负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创办了文学社,鼓励学生多写多发表,让学生拥有成就感;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演讲比赛和作文竞赛,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写作的快趣,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喜欢上作文。他的改革有了明显成效,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都大大提高。
他热爱班主任工作,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班主任,他一直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引导学生积极上进。
班上的团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对于班级各方面的影响甚大。为了不让学生们感到压力,让每名学生都能够为班级建设提出自己的想法,他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让班上的团干部收集每名学生对班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集中大家的想法,对班级的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
刘立春深知,要使整个班级拧成一股绳,增强班级凝聚力,就必须要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增强集体荣誉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主动照顾生病的同学,与同学一起过生日……就这样,他所带的班风特别好,学风特别浓。
辛勤耕耘屡创佳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014年他获得县政府嘉奖;2015年荣立县政府三等功;2017年荣获镇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得县政府嘉奖。他辅导学生荣获《华罗庚杯竞赛》二等奖,本人还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2015年,他的论文《浅谈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荣获省教育研究会二等奖;2016年他的论文获全国教育研究会一等奖。
刘立春在日记里写道:“为了家乡的孩子,我甘愿做一辈子的渡船,把学生一个个送向理想的彼岸。”这也是他一辈子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