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入职雁峰区岳屏镇前进小学以来,刘梅芳一直辛勤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教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科技,2004年开始任教语文并一直担任班主任。
26年来,本着“让每个学生幸福快乐成长”的教育初心,她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
拓展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刘梅芳认为,课本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拓展知识的最好范例,是学生说话的上选内容,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最好教材。因此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源泉,一方面深入发掘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拓展和延伸,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讲《鲸》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她让学生以研究员的身份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结合课内外知识进行自学探究,选择有关方面的某一个特点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可以展示画面,还可以是资料介绍,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很自然地突破了重难点。
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与应用的同时,刘梅芳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挣脱思想的羁绊,敢于提问,敢于争辩,敢于怀疑,敢于标新立异。
细心呵护,用爱的光辉温暖学生
“要像对带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学生。”这是刘梅芳从教以来始终坚守的信念。前进小学属于农村学校,学生的家庭状况参差不齐,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或是来自单亲家庭。面对这些孩子,她意识到,教授其文化知识是一方面,让他们感觉到“爱”可能会对他们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作为班主任,她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事无巨细,时时提醒,处处留心。班上有一位小女孩妈妈去世了,爸爸年老体弱,家境贫困,刘梅芳得知这一情况后对她特别关心与照顾,常常找她聊天,看到她情绪不好就安慰她,还为她申请了困难补助。
20多年来,刘梅芳以“勤与恒”“巧与乐”为要诀,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温暖欢乐的大家庭环境。她勤于组织活动或班会,把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心理不稳定因素,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家庭情况等,收集整理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做到心中有数。
她明白,在一个班集体里“白天鹅”要爱,“丑小鸭”更要爱。对那些边缘性的孩子们,她更是细心呵护,耐心引导,想方设法地寻找和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在班级管理中,她用智慧为学生点亮思想的明灯,用真诚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用爱的光辉温暖学生,让班上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长的快乐和自信,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虚心好学,将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刘梅芳体会到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她认为,教师不仅在师品师表方面要处处做表率,在师智方面也要不断提高。在工作中,她时刻不忘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积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多方面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认真备好每节课,教好每个学生,并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手段,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与此同时,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论文《让孩子学会倾听》发表在国家级教育杂志上,《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获省级奖,《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做好科学课中的演示实验》《浅谈教师批评的艺术》分别获取市一、二等奖。
一份份辛劳,换来了春华秋实。多年来,刘梅芳带的班级入学率和巩固率一直都是100%,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校前茅,她也获评了雁峰区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