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所有这种简单的、机械的、繁重的、有危险的,或者说未来所有人类不愿意干的工作,很快都会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来进行。过去几次技术的进步,技术的升级,其实也带来了产业的转移,比如中东部的产业朝中部和西部进行转移,但是过去几次转移往往都是发达地区的一些落后产能朝一些非发达地区进行转移。但是随着这次新的经济,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发展,这次转移将改变过去所有转移的规律,不再是把淘汰的产能进行转移。
上海建设全球城市,集中要考虑的就要如何能对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全国以至于亚太和全球贡献哪些独到的产品和服务。老上海为什么在全国影响力大?还不就是在那个时代能给全国提供其他城市难于匹敌的工业产品、技术管理人才、还有文化时尚。
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能再用一般的招商引资思维来充当全球城市的发展战略,不是把别处的GDP招过来、搬过来,好像搬够了数,自然就是全球城市。战略着眼点是增强辐射能力,要给别人东西。搬人家现成的、甚至剩下的,再多也辐射不出去。建设中心城市和全球城市,牛鼻子是提高辐射能力,着眼于辐射来集聚,吸引、集聚为辐射。在市场里,真正厉害的商家是给人产品越多,他自己越强。
未来所有的企业都会形成蜂窝式的组织,任何一个小蜂窝的死亡都不意味着死亡,但同时整个组织又在不断地裂变。而在蜂窝的下面会有一个底板,这是公司的价值观、资本和人才,在底板之上,各自为战,失控成长。
并且,你要坚定执行“三新”原则——新团队、新治理、新资本,决定方向的最好是85后。不要用大公司的结构去治理小团队,一定要形成资本关系,让新团队形成新的动力。比如,过去二十年影响腾讯命运的产品,如QQ、QQ空间、微信,没有一个是决策者的创意,都是公司下面的人做出来的。腾讯也正是因为有蜂窝式的能力,所以内生性的创新才能够源源不断。今天的企业家一定要充分地信任年轻人,一定要通过价格和资本的模式,给年轻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