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周易》多言君子,君子形象在《周易》中有一种古老的呈现。
《周易》六十四卦卦辞,三百八十六爻爻辞,直接以君子形象为喻,对卦义和爻义进行解说的涉及十二卦。仔细品味那些卦爻辞的意义,你会发现《周易》中的君子身上充满了人生的智慧。
《周易》古经中的君子常常是与小人对举而出的。如《遁·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大壮·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剥·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这里的君子与小人,并不带褒贬,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社会使命的反映。君子是有知识,有修养,有社会责任,把握国家命脉的人,小人反之。《周易》古经中的君子在使命和责任的基础上,更体现为智慧的化身。
首先是君子知几。《易·系辞下传》:“几者动之微。”知几是说能预感到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进而谨慎行事,或远祸全身,或随机应变。
《谦》几乎全卦都以君子为喻,谦谦君子也是由此而来。《谦》的卦象是地中有山,山高地卑,而高山却在卑地之中,因此才叫“谦”。那么,高山仰止的君子,何以如此谦谦呢?从《周易》的卦序中,可以找到答案。《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序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顺序。
其次是君子重时。时,是时机。对常人而言,它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时刻,而对君子来说,它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机。《彖传》中十八次提到“时”,可见“时”之义大矣哉,也足见周易对“时”的观念和意义的注重。“时”义第一次出现在《乾·彖传》中:“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古经中的君子更是能在不利和险境的情形下,把握时机,扭转时局。《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既济之时,天下本太平无事,然而九三是以阳爻居阳位,阳气旺盛,可大有作为,所以有“高宗伐鬼方”这样的征伐之事发生。但“三多凶”(《系辞下传》),又处下卦之极,上卦为坎,则险陷在前。这个时候,连圣明的殷高宗征伐一个异族,尚且三年才能克之。若是小人,不能辨势识时,还要乘势而上,那是非常危险的。
再者是君子尚中。大家都知道“中庸”思想属于儒家,属于孔子。其实,在《周易》古经中早就有了。《周易》六十四卦都是由两个八卦构成的,八卦由三画构成。两个八卦中间那爻,即二爻和五爻,就是一个六画卦的中位,是最吉利的位置。即使整个卦显示出艰难困顿的不利之义,二爻和五爻也会因居中而获得转机。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