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6月01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廖浩成:
与笔“对话”的书法少年
  人物档案:廖浩成,男,12岁,人民路小学六年级学生,热爱书法。

  

  廖浩成喜爱书法,纯属巧合。10岁那年,他去乡下爷爷家过年,见爷爷家的大门口贴着一副别人赠与的春联,对联上的字一笔一划都是那么遒劲有力,笔画圆润而不失风骨,瞬间,他就被迷住了。

  从乡下回来后,廖浩成便迫不及待拉着妈妈去买对联和字帖书籍,自学起来。“但自己写字潦草,有些歪歪扭扭,跟别人的书法比起来,自己写得是实在太丑了。”廖浩成看着这些字,不觉自惭形秽起来。

  当听说妈妈要送他去接受正规训练时,他高兴极了。跟随书法老师学习一年多,经老师指点和自己努力,他的书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有时间,我就铺上毛毡练习书法。”

  抱着学习与锻炼的心态,廖浩成参加了《书法报》第十三届(2017)全国少儿书画现场大赛,没想到获得铜奖。在首届“书法印象”杯全国书法、硬笔书法大赛中,还荣获青少组一等奖。“参加这样的比赛不仅开拓了眼界,而且也让我更有信心。”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廖浩成有了更多思考,不断地在与笔进行着“对话”。“笔不只是笔,那是手的延伸,让它在纸上肆意地飞舞。”廖浩成说,临《西峡颂》,能体会其蕴含的博大精深和绵长劲挺;临《礼器》,能悟出它的飘逸多姿、纵横跌宕。“从墨色和线条的变化中,找到书法的乐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磨砺了我的耐心和毅力,提高了我的审美能力。”

  家长有感:廖浩成的妈妈李小鹏说,刚开始练习书法,浩成觉得挺新鲜、兴致高,可时间一长,他也难免觉得枯燥、乏味。对此,我们特意抽空陪他在家里练钢笔字、毛笔字,还陪他鉴赏名家书法作品,营造学习氛围,共同发现书法的奥妙。

  “只要有机会,就让浩成参加书法实践活动。”李小鹏,鼓励儿子与别人切磋交流、开阔视野,感受丹青之美,同时发现不足。让他既要保持锐气,又要不长傲气。经过近两年的书法学习,浩成不但涵养了心性,而且学会了怎样更好地去待人接物,变得更加自信起来。

  ■文/图  本报记者  周连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小棋手”长大要挑战阿尔法狗
古诗词中读懂国画的美
学习古筝让我懂得坚持的可贵
与笔“对话”的书法少年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与笔“对话”的书法少年 2018-06-01 2 2018年06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