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刘睿轩,男,12岁,雁峰区高兴小学六年级学生,热爱国画。
刘睿轩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三四岁时,妈妈贺春梅便有意引导他接触画画。男孩好动,画画有利于让人静下来。贺春梅给他买了一些画画类图书,让他“观摩”一些美丽的图案,他竟也喜欢跟着“涂鸦”和模仿。“仅限于引导,不做任何强加和强求。”当教师的贺春梅说。
到了五岁时,刘睿轩开始跟着专业老师学画画,开始学的是素描,画一些简易的物体。到了四年级,刘睿轩开始接触国画,并被其深深吸引,觉得国画博大精深。那时,他也喜欢上古诗词。“有些诗歌,读起来就像一幅国画。”刘睿轩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刘睿轩格外喜欢这句诗,并为诗中的意境所陶醉。荷花、竹子成了他画中的“常客”。2015年和2017年,刘睿轩的作品分别荣获“全国第十三届少儿美术杯年度艺术展评”二等奖和“全国第十五届少儿美术杯年度艺术展评”一等奖。每一次获奖,对于刘睿轩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成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暑假,刘睿轩早上5点起床,6点到8点练习游泳后回家休息片刻,接着写作业、学画画。高强度的连轴转,让他吃不消,出现厌学苗头。这时,贺春梅及时鼓励他,说坚持下来才能学有所成,学画画可以把好景、好人画下来,而且还能对美有自己的见解。与此同时,刘睿轩主动跟老师说明情况后,老师作出调整,减少作业布置,教授新内容,既不给他太多压力,同时让其保持新鲜感。
自从迈过那道坎,刘睿轩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更加喜爱国画,对国画的领悟也更深。
家长有感:“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有意识地去引导即可,让他去接触美好事物,喜欢美好事物。”贺春梅说,孩子的喜好不能强加。
2014年以来,高兴小学开设校本课程。老师上课前,同学们都要先朗读一首古诗词,一天五节课读5遍,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学校的影响下,刘睿轩喜欢上了古诗词。贺春梅便购买相匹配的古诗词书籍。“古诗词与国画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留意孩子的喜爱,并呵护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