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对古董很感兴趣,觉得博物馆的藏品很神圣,对古玩商也很敬仰。
也许是兴趣使然,二十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古玩行业。
刚开始进入古玩圈,对什么都很新奇,对什么都感兴趣,但什么也不懂。那时,瓷器、玉器、铜器等等只要自己觉得好看,就往家里搬,乐此不疲。如此一来,各式各样的杂物就堆满了小屋。后来,一位同道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委婉地告诉我这些都是工艺品时,我才突然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才明白玩古玩不只是有兴趣就行了,而是要虚心学习,有了知识才能练就一双慧眼。
对收藏知识的学习最初当然是看书,于是我把各种资料书籍买了一大堆,对陶瓷情有独钟的我,看了不少的陶瓷收藏类书籍。那段时间虽然学到了不少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起来并没多少进步,想到市场淘宝,却经常打眼,又让一些真正的好东西在身边溜走了。
看来理论到实践,非一朝一夕可以转换。
收藏古玩不是看书就可以轻松进入的,于是在看书学习之时,我开始向有实践经验的收藏行家学习。
随着对收藏行业深入的接触,在几名经验丰富的前辈的指导下,我又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利用节假日去乡下收货,到窑址走访,还到一些建筑工地捡瓷片。经过了一年多的磨练,鉴赏水平大大提高,特别是对明清瓷的把握有了很大提高。
在把玩明清瓷器中,我对陶瓷有了更强烈的喜爱,也对元以前的高古陶瓷产生了兴趣。当时,有大量唐宋时期的衡山窑和衡州窑流入了市场,好些还被转卖到外地去了,我也收到了一批,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我,渐渐以衡阳本土的古陶瓷作为主要收藏方向。近些年,个别流失在外的有代表性的衡州窑瓷器也逐渐被我追回。在我的藏品中,衡州窑数量增加不少,品种也多了很多,于是在圈内有了些小名气,很多朋友也经常拿些藏品过来探讨交流。
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我觉得收藏一些本地特色藏品是有必要的。在收藏衡州古陶瓷中,我觉得这是我们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地把它传承和保护下去。
在我看来,收藏是一种爱好,它可以陶冶性情。如果能利用这种爱好,为传承历史文化作贡献,那更是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