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大查办重大复杂案件工作力度。厘清稽查职责边界,突出案件查办,市局牵头查办,县市区、直属分局直接查办一批有影响、树典型的重大复杂案件,鼓励和引导县市区查办“四品一械”各类重大案件;联合公安检察机关指导督办一批社会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跨市跨区域的大案要案。
2. 精准打击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违法行为。一是突出重点品种。食品方面突出肉及肉制品、水产品、豆制品、调味品、卤菜、冰淇淋、茶叶和酒类(特别是进口洋酒、红酒)、特殊食品等重点品种;药品方面突出抗肿瘤药、降压降糖降脂(三降)药、易染色增重掺杂掺假的中药、医疗机构制剂等重点品种;医疗器械方面突出大型在用设备、医疗美容产品、理疗类植入类器械等重点品种;化妆品方面突出染发、祛斑(美白)、祛痘、防晒等重点品种。二是突出重点环节。重点针对网售食品、大型批发市场、非法会议营销等食品药品流通重点环节,打击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网络违法犯罪;严查违法食品药品广告,依法采取行政措施。三是突出重点区域。通过开展“护苗”“护老”和“打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等专项整治,围绕校园及周边、非法营销会场、医疗美容机构等重点区域和单位,突出稽查办案,查办一批有影响、树典型、能震慑的违法案件;通过开展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护源”行动,围绕农村地区、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小作坊小摊贩小药店小诊所(四小)聚集区等重点区域,重点打击非法经营及假冒伪劣行为、严厉打击食用农产品、水产品非法添加、使用违限用农兽药等违法行为。
3. 开展两个专项稽查。一是酒类产品专项稽查。重点打击使用甲醇、工业酒精等有毒有害食品原料生产酒类产品,非法添加壮阳类、镇疼类药物成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无证生产经营、无合法来源以及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二是非法渠道购进药品专项稽查。以药品零售企业尤其是不实施统一配货的连锁零售药店、单体药店以及诊所为重点对象,以中药饮片、市场知名畅销、临床处方专供、慢性病医保常用等药品为重点品种,严查药品购进渠道,集中查办一批非法渠道购进药品、非药品冒充药品违法案件,惩处一批制假贩假的不法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