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医联体
南华医院“大手拉小手”
  ■本报记者   贺正香  通讯员   廖红伍  陈永胜   陈莉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自2015年启动医联体试点工作至今,已签约珠晖区区域医联体,参与并引领耒阳市“医共体”建设,签约二级医院7家,签约一级医院及社区服务中心43家,成立“学科医联体”两个,为我市打造了医联体“样板间”。该院院长汤永红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院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的专科专家服务,深得医联体成员单位及对口支援单位的一致认同及居民的高度赞扬。

  汤永红院长告诉记者,要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体系,弥补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不足正是关键所在。

  汤永红介绍,作为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南华医院在分级诊疗体系中始终强调要内外兼修,上下联动,更要把优势科室做实做强。内强素质,通过打造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教学,从而实现大型公立医院在分级诊疗中的优势地位。外扶基层,彰显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具体举措包括建设多模式医联体、搭建联合服务平台、组建慢病联合门诊三个方面。建设多元化医联体,如以技术帮扶为基础的“珠晖区医疗机构与附属南华医院医联体”、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衡阳县中医院与附属南华医院重症医学(ICU)学科医联体”。在管理上实行理事会负责制,成立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等组织,定期召开理事会。搭建联合服务平台,即医联体成员单位成立联络站,主要负责定点帮扶、教学培训、挂职锻炼等工作,开通绿色通道、双向转诊、导诊等服务,确定了“3—1、3—2”模式。组建慢病联合门诊,即医联体成员单位开设了“慢病联合门诊”,由南华医院组建专家团队,深入成员单位开展专家门诊、教学查房、慢病知识宣讲等活动,医联体成员单位组织相关医护人员进行跟班学习。

  汤永红表示,南华医院构建医联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医院下沉技术、下沉人才的推动下,医联体内各基层医院临床诊疗水平和处置能力得到提升,医务人员水平得到了提高,打造了家门口的“南华医院”,把病人留在了家门口。

  百姓家门口的“南华医院”

  南华医院院长汤永红教授

  方便贫困人口就医

  在回答如何规避医联体改革中的“联体不联心”问题时,汤永红说,推进分级诊疗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基层“守门人”是关键,县级医院是桥梁,像南华医院一样的大型公立医院更应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南华医院结合医改要求,突出公立医院公益性特点,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即强调公立医院应该内强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外扶基层,帮助其提高诊疗水平,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双向转诊稳步推进。

  南华医院明确了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制定了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和转诊工作流程,确保转诊渠道畅通无阻。珠晖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医联体成员单位就诊,可享受“先看病、后付费”,到南华医院就诊可享受自费部分减免10%的优惠政策,在挂号、缴费、检查、取药等方面给予优先服务。定点医疗机构设立惠民门诊,增设惠民病床,方便患病贫困人口就医。

  该院自2015年10月启动“互联网+”医联体以来,逐步开展各类远程诊疗中心,如“远程心脏诊疗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重症监护室e-ICU”“移动远程会诊中心”“移动教学中心”等。已签约60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送各类数据30000余条,筛查出急危重症疑难病748例,指导基层医师诊治154例,双向转诊218人次。

  2017年9月28日,该院又率先与珠晖区区属医疗机构签约,共7家单位成为该院首批医疗联合体成员。组建“慢病联合门诊”,并同时推进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已有362名急危重症、疑难杂症患者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转至该院接受治疗,131名患者好转后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

  让优质医疗资源释放倍增效益

  医疗资源多、硬件设施好、技术实力强,具备这些优势的大型公立医院是三级医疗体系建设中的引擎,是医改的中流砥柱。面对分级诊疗的要求,大型公立医院该如何应对,才能让优质医疗资源释放倍增效益?

  汤永红认为,在推进分级诊疗过程中,大型医疗机构要回归功能定位,政府层面需完善相关机制,如:完善政府补偿机制,增设分级诊疗专项资金,实现利益分享等。

  “医联体不仅仅只是挂个牌子,请几个专家去坐诊。”汤永红坦言,“我们最终目的是强基层,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

  目前,南华医院已先后与耒阳市人民医院多个学科、衡阳县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签约学科医联体,互派医疗技术骨干轮训,计划三年内为两院培养多名懂业务、精管理的科主任。

  在谈到构建医联体成功经验时,汤永红说,一是搭建交流平台。南华医院积极利用神经内科、心内科、呼吸科、手足外科、显微外科、骨科、急诊科、普外科等14个传统优势学科为各成员单位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分享学术资源,各专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适宜技术学习班,向基层推广。二是搭建技术支持平台。牵手国内、省内顶级专科医联体,“南华医院医联体”不仅下联,而且上联,该院先后成为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这将打通国家、省、市、区县、乡镇、社区的一体化诊疗通道。三是搭建医疗救治平台。成立衡阳市脑卒中救治网络,发布湖南省第二张、衡阳市第一张脑卒中急救溶栓地图,实现“120”与卒中中心网络化运作,使得全市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救治的时间大幅缩短。

  同时,畅通“六大渠道”。一是预约挂号、诊疗绿色通道。医联体成员单位的患者在该院就诊可走专设的预约挂号通道和项目检查通道,凭借“就诊单”可享受“三优服务”:优先预约、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真正实现“三甲医院的服务、二级医院的费用”。

  二是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该院逐步建设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并与珠晖区卫计局、医保中心专网对接,使区卫计局、区医保中心对医联体范围内的双向转诊的医院、病人、医师、病种等可识别、可统计、可监管。双向转诊的病人和家庭医师签约的居民、贫困人口可直接享受政府、医保报销的优惠政策。

  三是检验、检查共享绿色通道。充分发挥该院大型、高精尖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大型设备的重复购置,来该院就诊的患者,可根据需要走检查绿色通道。

  四是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绿色通道。医联体成员内的急危重症患者,随时可通过“120”及时快速地转运至该院进行救治。

  五是远程会诊绿色通道。南华医院建设的“远程心脏诊疗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等,为基层医院提供了大量即时技术指导,成为连接基层医院重要的信息平台。

  六是信息共享绿色通道。该院的检验中心、影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远程心脏中心等向各成员单位开放,与之签订《委托检查检验送检服务协议》。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医嘱、诊断、检查数据以及健康档案等信息,可在医联体内各家医疗机构间实现一体化共享。

  医联体建设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到规划、医疗、公共卫生、人才、信息化等多个方面。南华医院正在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目的是解决区域、政策、信息、标准、机制等方面的困难,吸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真正做到“大手拉小手”,促进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和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构建医联体 南华医院“大手拉小手”
“三十年护理奉献奖”名单出炉
听护士们讲述“身边的感动”
一批护理工作者当明星
见证庄严的“脱帽仪式”
味觉突变 小心3种健康危机
简 讯
42名优秀“白衣天使”最闪亮
谁最美?你们最美!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构建医联体
南华医院“大手拉小手”
2018-05-14 2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