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论文的品质本质上不是由重复率多少决定的,“文字游戏”式的修改,也改不出原创,充其量只是应付机器的“抖机灵”罢了。而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在这种技术性“查重”之上,大家似乎都忘记了论文本身应有的“质量”二字:学生挖空心思在“咬文嚼字”上下功夫,而忘记了文字过关仅仅是合格的底线;学校将纠察重点放在“查重”上,而忽略了论文写作本身对学生思维逻辑的训练和对学术习惯的培养。最终,技术创新为端正学术提供了支持,却有可能导致论文整体质量的隐形下降,这显然不是高等教育之福。
笔者认为,对毕业论文的审查,应当是一次对求学者思想、行为、判断等多方面的综合考察,不能靠着一套数据库的技术判断来简单敲定。日益火爆的“查重”生意,更像是对高等教育的一次提醒,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脑力激荡、大胆探索,原创研究说不定就信手拈来了。(范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