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3月13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 金融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 ★
  【关键点】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出台了“一意见一办法三考核”,《关于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补偿管理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办法(试行)》《保险业金融机构考核办法(试行)》《县(市)区(园区)金融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市金融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对银行、保险、县(市)区按季度进行了考核并召开点评会进行情况通报,持续传导压力,有力推动金融工作落实。

  【关键点】“一县两行”实现基本覆盖。2017年,市政府进一步加强金融工作领导,提升站位,把“一县两行”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引进省外有实力的银行机构发起组建村镇银行,2017年祁东县和衡东县村镇银行筹建稳步推进。11月29日祁东农商行挂牌营业,标志着我市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实现了全市农商行全覆盖,正式告别“农信社”时代。

  【关键点】农房抵押贷款试点稳步推进。继衡阳金融服务“三农”综合产权抵押贷款被《人民日报》头版推介后,耒阳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全国59个、全省3个试点县(市)之一,在全省首发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让农户的“产权”变成“活钱”。耒阳市在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基础上,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完善农房评估方式。截至2017年末有4家涉农银行机构参与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累计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491笔,金额1.6亿元。

  【关键点】全省首创融资融信平台。在全省首创了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作为全市金融基础信息数据库,归集了工商登记的21万多户工商主体的各类金融信息。该中心具有信用信息查询、地方金融监管、综合金融服务三大功能,利用大数据为企业增信,在线上提供综合融资服务。中心已汇集了中行、建行等10家市级银行和湖南资管、民生租赁、南粤基金等20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注册企业6100多家,撮合贷款700余笔,总金额达145.3亿元。依托大数据征信信息,组织金融机构与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合作,探索在“线上”对诚信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的服务模式。首批17家诚信中小微企业已获得信用贷款4880万元,有效解决企业无抵押、无担保的融资需求。

  【关键点】引进新设一批金融机构。兴业银行衡阳分行开业运营,平安银行在衡设立分支机构进入申请批筹阶段。宁乡农商行、大兴安岭农商行分别在衡东、祁东发起筹建村镇银行。辖内5家村镇银行已在乡镇设立10个物理网点,朝着“做小做散做个人”方向前进。新增华泰人寿、英大泰和财险2家保险机构以及广州、世纪、招商、万和、银河、联讯6家证券公司。

  【关键点】金融人才培养建立新机制。市金融办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期金融业务专题培训班,各县(市)区金融工作分管领导、市直有关部门、投融资公司、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金融工作队伍业务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从6家市级银行机构选派8名干部到县(市)区挂职,加上前期省委组织部下派的4名干部,实现了银行人才县(市)区全覆盖;2017年末又选派26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十六家银行挂职,健全了政银干部双向交流机制,有力促进了全市金融人才干部队伍建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2017年全市金融工作交出靓丽答卷
★ 金融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 ★
★ 金融风险防控取得新进展 ★
★ 服务实体经济提升新水平 ★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 金融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 ★ 2018-03-13 2 2018年03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