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在规划设计、布局和品种选择上充分导入油茶元素,在组织保障、土地流转、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面支持发展油茶造林,实现造景与造富相得益彰。”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我市将继续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计划完成人工造林28万亩(其中油茶新造8万亩)、封山育林32万亩、退化林修复45万亩、森林抚育67万亩。
隆冬时节,衡阳县樟木乡仁爱村的大山深处,漫山遍野的油茶林郁郁葱葱,蔚为壮观;白色油茶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恣意地盛开着,分外醒目;油茶林间,人来人往,有的忙着挥锄挖穴,有的忙着将幼苗装车,有的忙着整枝除草……
今年是这片油茶林正式挂果的第一年。看着一个个暗红的油茶果,油茶林的主人——湖南益康油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垂西心里美滋滋的。
“这片油茶基地有3000多亩,预计今年亩产油茶果120多公斤,亩产值大概在三四百元左右。再过两三年到了丰产期,亩产预计会增长到1000多公斤,亩产值大概有三四千元左右,这里就会变成金山了。”曾垂西指着眼前连绵起伏的小山头告诉记者,这些以前全是荒山,后来在市林业局的牵线搭桥下,公司将其承包下来种植油茶树。他介绍说,油茶树丰产期长,油茶产品附加值高,产业一旦形成,对当地林农将带来长远的效益。
的确,随着荒山变成油茶林,当地村民的钱包也在渐渐鼓起。
村民陈光明告诉记者,按照老百姓的说法,这山以前叫“柴禾山”,只能用来砍些生火做饭用的柴禾。现在种上了油茶,山变青了,水变净了,气变爽了,生态环境变美了。“在这务工的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趁着农闲过来给油茶林帮帮忙,一年下来也能赚万多块钱,漫山遍野的油茶树真的变成了摇钱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我市突出“裸露山地”造林、通道绿化和油茶产业三个重点,完成造林30.84万亩、封山育林32.8万亩、退化林修复45.3万亩,完成油茶造林9.3万亩、低产林改造19.87万亩、幼林抚育50.6万亩,涉及“裸露山地”人工造林5.01万亩,通道绿化新造和提质共6703.0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