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人单位就特殊待遇
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是否有效
  赵  刚

  【案例】

  沈某于2008年3月进入某超市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某公司”)工作,担任总裁助理一职。2008年3月30日,沈某与某公司签订《住房补贴合同》一份,约定由某公司支付沈某住房补贴费100000元,沈某必须为公司服务八年,即自2008年3月30日起至2016年3月30日止。同时,该合同中还约定如果八年服务期未满,沈某提出离职或因重大违纪、违法被公司单位除名、辞退的构成违约,沈某应全额赔偿公司出资的住房补贴费。2014年9月27日,沈某因个人原因向某公司提出辞职,同年9月30日,双方劳动关系解除。因双方就住房补贴费退还问题产生争议,2014年10月26日,某公司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请求沈某退还住房补贴费用100000元。

  【结果】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支持了某公司按比例返还未履行服务期间的住房补贴的请求。

  【焦点】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1)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特殊待遇签订的服务期协议是否有效?(2)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承担什么责任?

  【评析】

  服务期是劳动合同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其他协议中约定的劳动者应当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期限。服务期协议涉及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的限制,《劳动合同法》仅规定了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但并未强制性规定其他情形不能与劳动者订立服务期协议。本案中,某公司在正常劳动合同约定的待遇之外,另行给予沈某的住房补贴的特殊待遇以求留住沈某,而作为对价沈某承诺向公司服务一定的期限,双方由此形成书面协议,并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且系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故应为有效。某公司为沈某提供住房补贴与其签订服务期协议,其住房补贴为预付性质,与劳动者确立一种“特殊的债权”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属于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责任,实际是退还提前预付的住房补贴,也不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关于违约金的规定。但该《住房补贴合同》约定,不考虑沈某实际已服务年限,只要沈某提出离职或因重大违纪、违法被公司单位除名、辞退的构成违约,就应全额赔偿公司出资的住房补贴费,对沈某来说显失公平。现沈某违反协议服务期约定单方提前解除与某公司的劳动关系,使这种对价关系遭破坏,因此某公司主张要求沈某退还部分住房补贴款并无不当。仲裁委员会根据住房补贴的预付性质,参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关于劳动者提前解约承担违约金(培训费用)有关规定,支持某公司要求沈某按比例返还未履行服务期间的住房补贴的请求。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仅供参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聘用制公务员试水十年间
用人单位就特殊待遇 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是否有效
衡阳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工作 第三周摸底排查情况通报
专题学习十九大精神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用人单位就特殊待遇
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是否有效
2017-12-13 2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