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衡阳加油
  ——再谈文明创建的常态化

  ■李孟翔

  11月14日,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衡阳遗憾落选。这一消息立即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和热议,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市民对自己生活这座城市的“爱之深、责之切”。

  在社会发展到由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的大背景下,创建文明城市,既是一种路径,更是一种理念,而不仅仅是为了夺一块“牌子”,争一点“面子”。我们必须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和全过程,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市民的思想意识,才能不断推动城市的发展繁荣。

  要在创新中转化“新动能”。一项活动要长期坚持,没有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不能将文明创建简单地认为是搞卫生、栽花草、造氛围、报资料。而是要将其与党风廉政建设、脱贫攻坚、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稳定及其他各项工作紧密融合。要在人们内心根植“住在衡阳、提升衡阳、赞美衡阳”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要转变为创建而创建的观念,将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锻造出来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甘于吃苦等精神延伸到其他各项工作、各个领域中去,提高文明创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及粘合力。要将其转化为加快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新动能,并以此为途径,提升城市品位,改善社会民生,这才是终极目的。

  要在结合中实现“大融合”。要将文明创建与“衣食住行”结合,既要穿好城市的“衣”,也要提升市民的“貌”,使城市与城市里的人都祥和稳定、文明有序;要将城市与乡村结合,以城带乡,促进乡村环境更整洁、乡风民风更纯朴,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文明;要将德治与法治结合,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出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屡教不改的不文明行为,坚决拿起法律戒尺进行惩治;要将设施建设与精神塑造结合,文明创建绝不仅仅是把城市建设得多么“高大上”,更多的是要通过志愿服务、部门联动、乱象整治等实际行动打造我们的“衡阳精神”,彰显“衡阳特色、衡阳风格、衡阳气派”。要将文明城市与其他七大品牌结合,“八城同创”,每一个品牌都有其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也是文明城市的基础,要抱团作战,共同发力,互相促进,才能在结合中实现大融合、大发展。

  要在为民中落实“真惠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群众、密切依靠群众,做到人与城市和谐共荣。人改善环境,环境又影响人,要从老百姓“家门口”做起,从改善民生做起,从群众迫切需求的基础设施做起,从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做起。在改善广大老百姓的工作、生活、休闲环境中让其得到实惠、受到触动,从而“坚定人民信心,振奋人民精神”,使他们自觉遵守各种公共秩序,主动参与和支持文明创建,由“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从而携手同心为衡阳的美好未来加油助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我市两所学校 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携手同行,再向文明出发
耒阳新变, 从城市“改头换面”开始
衡南拟建 万个惠农扶贫光伏发电站
道德模范之星
更加自觉
为衡阳加油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为衡阳加油 2017-11-20 2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