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退休多年以后,家住耒阳市蔡子池街道西关社区的老党员谢年生,两个月前开启人生第二段“上班族”生活。
每天早上8点以后,穿着红色马甲,巡视社区大街小巷的各个角落,专盯“脏乱堵”。这是谢年生新的工作常态,岗位是市容纠察员。
8月25日,耒阳市启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市容纠察员谢年生们的产生,与此直接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被称为耒阳“史上最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绝非普通的单一、运动式“动作”。
今年6月19日履新耒阳,衡阳市委常委、耒阳市委书记罗琼两个月密集调研摸底后,倡导成立了市委党建、开放型经济、旅游经济和美丽乡村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5个工作领导小组。
不难看出,5个工作领导小组圈出了未来耒阳经济社会发展五大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正是其中重要一环,这意味着耒阳新变从城市“改头换面”开始。
耒阳“史上最严”城市管理
在耒阳民间和官方表达中,2个多月前开始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被普遍评价为“史上最严、细、实”城市管理行动。
这个评价并不为过。事实上,从8月25日的那次动员大会就已经可以看出端倪。
四大家主要领导全部出席,来自各部门、街道、社区等与会人员多达千人。一名与会的耒阳市部门领导当天就感受到了非比寻常,他对此解读称,就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而言,动员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就在这次“千人大会”上,罗琼把抓整治提到“讲政治、塑形象、重民生”的高度。在此背后,是耒阳城市在野蛮生长的同时,建设管理已经成为“当前耒阳人民的心头之痛”。
罗琼曾专门穿行大街小巷调研,同时收集民意和相关领导意见,发现耒阳城市“面子”很大,但“里子”不佳。她直陈所见所闻种种不良症状,斥为“耒阳怪象”。
耒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向阳同样是整治的坚定支持者。他说,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那耒阳城市的病很严重,主要症状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筋骨不壮,基础差;血脉不通,交通堵;面容不洁,市貌丑;衣衫不整,秩序乱;气质不优,文化薄。
在当天下发的工作方案中,“严、细、实”更得到了具体印证。这份长达91页A4打印纸的方案中,不仅列出了 “七项整治”“七大改造”等具体工作细节,还附带12套子方案,规定各项工作操作标准。
“这些都是以国省相应具体标准为参照。比如环卫,作业时间精确到分钟,道路每天洗几次、洒水车开多快等等细节,都是有规定的。”耒阳市城镇办主任张小勇告诉记者,整套方案都是他牵头编写的。
最关键的落实环节,更是“严”字当头。
对破坏环境卫生、交通违法、违章建筑等行为,一律严罚。
管理者同样不容丝毫懈怠。“我们的考核追责可以说十分严厉,既管‘票子’,也管‘帽子’,”张小勇总结道。
整治活动中,每个月会有一次讲评大会。各个相关单位被分到城市综合管理职能单位、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公园广场、市场等不同板块参与“月考”。排名靠前的,以奖代补。排名倒数者,单位负责人不仅要在讲评会上交罚金,更要当众作检讨。
连续两次排名倒数,单位主要领导人将面临工作岗位调整, “还要上电视向143万耒阳百姓作检讨”。
创新解决“怎么管”“管长效”
谢年生形容自己的工作“比普通上班族更早,下班更晚,”但他乐此不疲。
两两一组,监督社区环境卫生是否整洁,劝导居民、商户不要乱丢乱倒垃圾,同时也亲力亲为捡垃圾。作为市容纠察员,这是谢年生每天具体工作任务,更像是每天出动的志愿者。
从社区招募180多名市容纠察员,就地在社区工作,是耒阳在此次整治活动中的创新之一。
“‘百日攻坚’只是个虚数,像这样的整治,全国各地年年到处搞。但我们思考的是怎么把机制长期执行,形成良性循环。”张小勇说,为了不陷入“乱”“治”反复怪圈,耒阳市实施了很多接地气、操作性强的新办法。而且这些创新办法分布在整治的全过程。
招募市容纠察员就是让普通市民广泛参与监督,避免整治抓大放小不沉底的问题。纠察员们都是由离退休市民组成,每个月只有几百块钱的补贴,但是在社区有一定影响力,且热心公益、有时间、有责任心。
相比之下,社区联创则是为了解决全民参与、社区力量不足问题。
西关社区每周五都有100多名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聚集,打扫卫生、走访、文明劝导等等成为常例。
(下转第二版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