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国内大事与本地新闻相连做文章,是报纸的“亮点”和“卖点”,也是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受众和独树一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如何与新兴媒体齐头并进,更好地发挥党媒新闻宣传报道作用?笔者以为,内容为王!优质内容永远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衡阳晚报》与时俱进,在新闻编选上推陈出新,秉承“读有所用、与己有关”的选稿、编稿原则,在优化内容供给、加强策划“抢”新闻、让高大上的硬新闻“软着陆”方面狠下功夫,形成了自己的选稿编稿特色,深受读者好评。
一、从求信息量转向求质量,优化内容供给。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媒体亦然,随着新兴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信息量不及新兴媒体,需扬长避短,优化内容供给,才能吸引读者。
对于一张地市级晚报而言,本地新闻方面,因为有优质的采编队伍而占据先天优势,而国内国际时事新闻面对客户端、公众号、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不得不转型“另谋发展”。笔者在实践中悟到了以下两点:首先是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关乎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时事编辑组稿的第一前提。这不仅要求编辑有明辨是非的洞察力,更要独具慧眼,才能从庞杂的信息中“拎”出有用的信息“为我所用”。其次是深度。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版面信息量已不再是纸媒的“主打”追求,高质量的深阅读才能抢占“高地”。曾几何时,“要闻不漏、大事不丢、趣闻不弃、差错不出”成为不少时事编辑信奉的真理,但是,随着传播媒介的多样化,这样大而全的编稿方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唯有“沙”里淘金,质量优先兼顾信息量才能制胜。
二、从求时效性转向求强势,利用策划“抢”新闻。在全媒体发展的当下,传统纸媒的时事编辑更要有新闻策划意识,同一题材呈现不同视角,才能“抢”住新闻,正如一位资深报人所言,“在今天,独家新闻的概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独家新闻已不仅仅意味着抢到了第一落点和第一时间,它还意味着:独家观念、独家视角、独家方法。要力争对同一新闻事件,挖掘比别人更深入的新闻事实;阐发出新的观点,通过对已知事实的重新安排,亮出新的观点、思想。”这番话实际道明了新闻报道策划的重要性。
“策划”可以说是新闻媒体围绕着受众在新闻宣传方面展开的整体上的运筹、深度上的开掘、形式上的创新,一般由“策划”而展现出的新闻宣传,具有很强烈的震撼力和感召力,也会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亢奋和激情。新闻策划不仅可以使报道主题更鲜明,还能发挥报道优势,形成舆论声势,满足受众需求,提高报纸质量。
三、从求高大全转向求贴近,让硬新闻“软着陆”。都市类报纸的时事新闻, 既要接“天线”,也要接“地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与本地新闻相结合,做到时事报道“落地开花”,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时事新闻一般很严肃,那么,如何让高大上的硬新闻“软着陆”呢?笔者以为,编辑此类稿件,首先一定要站在读者的立场,在确保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多选取专家解读,或者用事例进行剖析,使高大上的政策新闻变得通俗易懂,这样读者阅读起来不费力,才会有兴趣继续看下去。另一方面,都市类报纸读者群更广更多元,上至政府机关,下至学校家庭,他们会更关注国家某一政策出台对自身的影响,这就需要时事编辑跟记者沟通,结合本地实际采写新闻,做到重大时事报道“落地开花”,更接地气。报道国内外大事是时事新闻版的共性,而从实际出发,为本地读者所思所想,则是其个性。把共性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将国内大事与本地新闻相连做文章,是报纸的“亮点”和“卖点”,也是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受众和独树一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