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通过思想帮扶、培训等形式,激发贫困户发展致富的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启动以来,石鼓区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细化措施,精准发力,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保障,推进脱贫攻坚整体化。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从区委区政府到乡街,均成立了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正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先后召开调度会、专题办公会60余次,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坚持走“造血式”“开发式”扶贫路子,着力从根源上解决长远生计,建立扶贫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与各乡街、各成员单位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层层传导压力和责任,形成合力。三是强化资金保障。2015年至今,全区累计整合投入扶贫资金5621.19万元。2017年,区财政按照增幅30%以上的要求,足额安排了专项扶贫资金290万元。
聚焦重点,推进脱贫攻坚精准化。一是全面摸排甄别。严格对照“八不退出”的要求,按照“逐户识别、分类处理、实事求是、层层审核”的原则,通过下乡进村、上门入户等方式,全面精准核查,共清理“四类对象”41户140人。二是实行挂图作战。严格对照《湖南省县级党委脱贫攻坚考核指标》《衡阳市县级党委脱贫攻坚考核办法》《衡阳市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督查巡查通知》和《石鼓区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工作方案》,制定4套责任明细表,列出任务清单,向各单位下发交办函,切实将整改任务逐条逐项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具体时限。三是抓好两个帮扶。驻村帮扶。全区2个省级贫困村及10个贫困人口在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全部从区直单位派出2人以上的驻村帮扶工作队,由1名单位班子成员担任工作队队长。结对帮扶。4月27日起,全区611名干部与1443户贫困户结对帮扶。所有结对帮扶党员干部主动联系贫困户,面对面、心贴心,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四是加强督查问责。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度,扎实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公示公开制度,切实用好、管好扶贫资金。截至目前,石鼓区未发生一起违规违纪使用扶贫资金的案例。五是强化宣传引导。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把“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通过思想帮扶、培训等形式,激发贫困户发展致富的内生动力。
多措并举,推进脱贫攻坚实效化。一是通过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近年来,按照“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思路,扶持香樟苑、潇湘合创、云飞农业等一批农业产业项目,带动300多名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并对香樟苑、泰合农牧等企业投入扶贫小额贷款420万元,帮扶115户贫困对象增收。举办“脱贫攻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二是通过教育扶贫扶持一批。建立贫困学生信息库,归集222名在校就读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信息,并实行动态管理,基本做到建档立卡等困难学生全覆盖,各学段共计受助6.56万元。广泛开展“精准扶贫 爱心助学”公益活动,累计捐款资金达200余万元,150余名贫困学生获资助圆梦校园。三是通过健康扶贫帮助一批。全区364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缴费部分均由财政补贴到位。截至目前,共为8名贫困户补偿2016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16.97万元,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住院起付线降低50%的政策,执行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的政策,减少了因病致贫现象。四是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推行“两线合一”,全区89户、20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兜底范畴。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农村道路提质改造等深入推进。
下阶段,石鼓区将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举措,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