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琴、棋、书、画,这是中国文人四样代表性的艺术,在过去是一个通达的状态。在很多书画作品中,携琴访友是一个经典的主题
~~~琴、棋、书、画,这是中国文人四样代表性的艺术,在过去是一个通达的状态。在很多书画作品中,携琴访友是一个经典的主题
~~~琴、棋、书、画,这是中国文人四样代表性的艺术,在过去是一个通达的状态。在很多书画作品中,携琴访友是一个经典的主题
~~~琴、棋、书、画,这是中国文人四样代表性的艺术,在过去是一个通达的状态。在很多书画作品中,携琴访友是一个经典的主题
~~~琴、棋、书、画,这是中国文人四样代表性的艺术,在过去是一个通达的状态。在很多书画作品中,携琴访友是一个经典的主题
~~~琴、棋、书、画,这是中国文人四样代表性的艺术,在过去是一个通达的状态。在很多书画作品中,携琴访友是一个经典的主题
~~~琴、棋、书、画,这是中国文人四样代表性的艺术,在过去是一个通达的状态。在很多书画作品中,携琴访友是一个经典的主题
2017年08月22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古有音:古琴与中国文人的不解之缘
琴、棋、书、画,这是中国文人四样代表性的艺术,在过去是一个通达的状态。在很多书画作品中,携琴访友是一个经典的主题
  古琴起源的说法还有很多,但无一例外都与华夏先民有关。中国文人的至简特性,导致他们在最古老的乐器命名上都很惜字如金,比如琴、瑟、笙、笛、箫、筝,都是一个字,两个字或以上的都是后面的外来乐器,如唢呐、琵琶等。直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洋乐器传入我国,这些乐器中有大量的琴,可“琴”的名字却被这床本土的琴所独占,因此为了区别西方乐器和新兴的其他乐器,在“琴”前面加了“古”字以示区分,“古琴”这个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考古发现将古琴追溯到2700年前

  去年11月,在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中国古琴文化大展,以典籍为依据,以编年的形式梳理,从上古时期一直讲到近代,用循典稽古方式讲出古琴的文化。很多典籍当中都这样描述:古琴是创造于人类古代文明轴心时期,而唯一存活并发展至今的一门艺术。

  在传世名琴当中,仲尼式古琴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大,主要是缘于儒家思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孔圣人,也是一位文人,他一琴一剑周游列国,听到了世界各地的音乐,有正音,也有靡靡之音,到最后集《诗经》305首,孔子皆详歌之。明代仇英画、文征明题跋的《圣迹图》的第十一幅《学琴师襄图》讲鲁昭公十九年孔子向师襄学了琴曲《文王操》。

  除了画作以外,实物考证可以为古琴的历史作为证实。马王堆汉墓和曾侯乙墓的考古发现,证实古琴有2400年左右的历史。但在2016年的上半年,这个纪录又被改写,湖北枣阳郭家庙附近有一座古墓,是西周曾国贵族的墓葬,这里发现的古琴实物将古琴历史追溯到了2700年前。

  神绿绮和焦尾:一个最华贵,一个最传奇

  先秦文人在一定程度上把古琴推到了一个高度,东汉和西汉又有司马相如和蔡邕。

  司马相如有很多和琴有关的故事,他所写的赋辞藻多彩绚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称为赋神。他也是一位善琴的人,《凤求凰》是他追求卓文君的诗歌,更是他创作的一首琴曲。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好,古琴操得好。

  司马相如用艺术表达赢得了自己想要追求的婚姻,也成就了一位追求自由的女性。司马相如的琴叫做“绿绮琴”,绿是指用绿松石、孔雀石研成粉末后,与鹿角粉调和在大漆当中呈现的颜色,与金银珠宝、珊瑚形成八宝灰;而绮是具有美丽花纹的丝织品。这一床琴很美,李白在《听蜀僧濬弹琴》中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也在化用这一典故。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或许就是在和绿绮琴做对比。

  蔡文姬是古代第一才女,她写的《胡笳十八拍》,郭沫若先生评价它是继屈原《离骚》之后最值得读的长篇抒情诗。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一位集大成者,他家的藏书汗牛充栋,他的书法刻成碑以后,每天有上千辆马车的人来他家临习。蔡邕隔壁的邻居在烧柴火时,他注意到木头在火中爆裂发出的声音非常动听,“有金玉之声”,他觉得这块木头是斫琴的良材,就跑去把它抢救下来,做了一床琴,因为尾部有烧焦的痕迹,故而得名“焦尾琴”,后来这床琴拥有了太多的故事。在国图的大展当中,我们看到的焦尾琴是复制品,为了更好地还原样貌,在琴尾龙龈一侧的冠角处还做出了烧焦的痕迹。

  文人与琴相互成就风骨

  “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哪有文人不读书的呢?琴是君子之乐,美而不艳,悦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一种中正平和的表达,对文心的表达。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心涌现的高峰。竹林七贤,其精神领袖嵇康,因言获罪。在他临刑时,有三千太学生来求情,这在今天是不能见到的,仅仅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我们就能知道,嵇康的大才和大德是多么的令人难以想象。生命终结时的抚琴,他的琴声中还有悦人之声吗?他的琴声里不会有谄媚之意吧!风骨不是读多少书就能养成的,嵇康一曲《广陵散》了却终生,年仅39岁,他的成就不是论资排辈的结果,艺术的高峰一定要在无拘无束中追求。

  东晋的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顾恺之画人不画眼睛,一画人就活了,就像后来南北朝的张僧繇画龙点睛一样。他在论画时,化用了嵇康的诗句,作“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用操琴来对比绘画,说明技巧与主旨的关系。如果不是一位善琴的文人,他又怎能将这二者的比较,做得如此巧妙?

  顾恺之所画的《斫琴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每一个人物都长眉善目,它传递给我们文人斫琴时心如止水的意涵。

  琴、棋、书、画,这是中国文人四样代表性的艺术,在过去是一个通达的状态。在很多书画作品中,携琴访友是一个经典的主题,文人抱着一床古琴去见自己的朋友,主人一定在家备好香茗和棋局等待这次聚会,这就是琴在文人生活当中的表达。

  (魏冠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孙悟空身上蕴含哪些成功的秘诀?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王立新讲〈论语〉》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
太古有音:古琴与中国文人的不解之缘
国学教育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太古有音:古琴与中国文人的不解之缘 2017-08-22 2 2017年08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