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见:近段时间,公众对于大力整治传销活动的呼声达到了新高度。而此次多部门统一部署,对于进一步压缩传销活动的滋生、发展空间,势必会形成强有力打击,效果可期。
2、最高法、最高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材料造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依法惩治药品、医疗器械注册过程中的数据造假违法犯罪行为。根据此次发布的司法解释,药物非临床研究机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合同研究组织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的药物非临床研究报告、药物临床试验报告及相关材料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据《北京青年报》)
浅见:关乎社会大众生命安全的医药临床试验数据,当然容不得丝毫造假。此次两高发布权威解释,明确了“临床数据造假入刑”, 以严刑峻法为利剑,对于尽快斩断相关灰色利益链条,有着重大意义。
3、近日,浙江省台州市交警部门推出举报违章奖励“减分券”,举报交通违法不仅能获得奖金,还能为自己的轻微交通违法“豁免”。“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实时举报交通违法行为,查实后除获得微信红包奖励外,视违法情形差异还能获得交通违章‘减分券’,在举报人交通违法时可以抵扣。”不过,此举一出,争议四起。(据人民网)
浅见:举报交通违章“减分”是一大创新,法理上存在明显瑕疵。其一,不是谁都有权对交通违法取证的;其二,普通市民举报取证很难确保不侵犯隐私权。总之,依法执法,这是基本底线,相关部门对于某些于法无据的“创新措施”应及时叫停。
4、 近期,有关睢宁环卫工吃上“免费午餐”的信息在网上广为流传,众多网友对此义举纷纷点赞,但也有人质疑这是短期行为,作秀。8月10日上午,江苏睢宁县城管局局长助理王伟蔚回应称,已经建立长效机制,环卫工人的“免费午餐”将长期坚持下去,会“将免费进行到底!”(据人民网)
浅见:环卫工人有免费午餐当然是好的,毕竟,这不仅是对公益事业的一次有益尝试,更体现了对于“城市美容师”的人性化关怀。可问题是,单凭某个部门,或者某个人,怎能真正确保“免费进行到底”?笔者认为,还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通力合作,才能令这样的“免费”公益长长久久地惠及环卫工人。
(本栏点评:魏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