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翔 通讯员 唐兰荣) 8月8日,记者在珠晖区东阳渡街道新坪村看到,63岁的村民沈新明正在自己的地里干活,就在他家稻田旁边,已经废弃多年的渠道,经过水泥硬化改造后重新启用,清水在修葺一新的水渠蜿蜒流淌。沈新明高兴地说:“这一片田500多亩,去年初整修了山塘和水渠,现在排水放到稻田里去很方便。”
新坪村是一个偏远山村,全村稻田面积2000多亩,农田灌溉一直是新坪村村民头疼的事,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长期以来村里的水渠年久失修,山塘溪坝淤积渗漏不能蓄水,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制约了农业生产。一到天旱时节,便需要堵溪截流、安装柴油机、抽水引灌,几个壮劳力也忙不过来。
去年,珠晖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落户东阳渡街道,珠晖区为该村修建了3000多米的水渠,全村从此告别了望水兴叹的尴尬局面,村民们恢复了种田的信心。原本靠天吃饭的“望天田”从此彻底告别了“干渴”,“实施小农水项目,使我们的稻田旱涝保收,是村民们最受欢迎的项目。”新坪村支委唐华佰感激地说,小农水修到了家门口,有了灌溉支渠作保障,旱能灌、涝能排,一年光在抗旱上面的电费就至少节约了1万元。
作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区县,珠晖区完成田间灌溉水槽整治总长度50多公里,3万多亩农田因为有了这些像“毛细血管”一样的水槽,灌溉条件得以改善。目前,全区完成小农水的投资近千万元,惠及2万多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