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8月14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每个贫困户
有盼头有奔头
  ——观花村“第一书记”廖新阳的产业扶贫路

  ■本报记者 刘思远

  在衡阳县长安乡观花村,人们总是看见一个骑着助力车为群众脱贫奔忙的身影,他就是衡阳县长安乡观花村第一支部书记廖新阳。

  2015年6月,廖新阳挂职到省级贫困村——观花村任第一支部书记。带着组织的重托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廖新阳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在心底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大家都有奔头”。

  观花村辖23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685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90户,共有340人。为了迅速掌握贫困户相关情况,廖新阳专门自购了一台助力车便于走访贫困户。每次走访,他总是认真记录每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听取和分析这些家庭贫困的根由,帮助大家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廖新阳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反复商讨,集思广益,一个改变观花村面貌、带领群众致富的美好蓝图已成雏形。

  要将群众引到致富的路子上来,关键是要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可行性项目。为此,廖新阳带领村支两委多次到县农业局咨询专家,深入多家农业公司进行项目考察。两年下来,观花村先后种植中秋酥脆枣100余亩,三红蜜柚200余亩。

  2016年11月,廖新阳到酥脆枣种植基地查看枣树补种情况时,由于连日的劳累和多年的贫血症,骑在助力车上的廖新阳突然头晕从车上摔倒,造成了7根肋骨骨折。医生一再嘱咐他要多休息,然而仅仅住了10多天院的廖新阳硬撑着回到扶贫一线。如今,酥脆枣种植基地挂满枝头的果实给种植户带来了满心的喜悦,观花村首个扶贫产业有了成效。

  村民朱国秀腿有不便,加上丈夫身体不好,家里全部的经济来源都只能靠种植的几亩水稻。廖新阳得知朱国秀家里的情况后,为她申请了5万元的3年免息贷款,推荐她养殖再生甲鱼,并帮她在省里的甲鱼养殖培训班报了名,解决了经济和技术上的难题后,朱国秀信心满满地承包了6口水塘。不到两年的时间,朱国秀就利用“再生甲鱼项目”脱下了贫困户的帽子,六口鱼塘都已经开始盈利,今年她还准备养殖一批生猪,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经过两年努力,观花村村贫困户从90户减少到25户,像朱国秀这样摘帽的贫困户越来越多,但廖新阳的扶贫工作却没有止步,他依然每天骑着助力车来往在贫困户和村部之间。他说:“只要将心比心,带着真心、真劲、真情去工作,驻村帮扶一定会见到成效,持续脱贫一定可以实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衡东启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
优化执法环境 迎接国检“大考”
18家农贸市场启动标准化改造
石鼓区2017年“两行”活动启幕
家门口来了免费理发师
昔日“干旱村” 如今“鱼米乡”
“雷霆行动”保安全
让每个贫困户 有盼头有奔头
“一企一策”助非公企业“爬坡过坎”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让每个贫困户
有盼头有奔头
2017-08-14 2 2017年08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