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旮旯里的“脱贫快车”
■通讯员 资一帆 李爱成 本报记者 刘思远
“在竹制品厂上班,一天能挣百把块,土地流转一年租金2000元,再加上分贷统还的2000块分红,今年算下来得有近4万块钱毛收入。有了这辆‘脱贫快车’的牵引,今年脱贫不成问题。”7月24日,在省级贫困村耒阳市亮源乡亮源桥村,面对记者的采访,贫困户陈树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老陈所讲的“脱贫快车”指的是村里近年引进的两家企业——正煌竹制品加工厂和旭辉养殖合作社。目前,在两家企业的带动下,该村25户贫困户搭上了“脱贫快车”,预计今年都能脱贫。
亮源桥村位于耒阳市东北部,与郴州市安仁县交界,距市区50多公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山高路远、自然环境恶劣,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该村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业占大头,产业培植难,农民增收难,为了帮助该村贫困户早日脱贫,当地政府因地制宜,成功引进了正煌竹制品加工厂和旭辉养殖合作社两家企业带领贫困户脱贫。
正煌竹制品加工厂是亮源桥村实施产业扶贫重要基地,该企业利用当地盛产南竹的资源优势,对南竹进行粗加工,采取“公司+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优先安排当地9户贫困户到厂里就业,每户贫困户每月可增收3000元左右。
旭辉养殖合作社则实行股份制,采取“能人+合作社+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由本村致富能人胡善良出资30万元,驻村帮扶后盾单位和部分贫困户以资金入股,总投资130万元,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温氏集团作产销后盾,集团负责提供种鸭、技术、饲料并与市场对接销售。鸭场承包给胡善良经营管理,每年从合作社利润中拿出5万元作为村集体收入,而村里的16户贫困户,通过分贷统还模式入股到合作社的5万元,每年可分红5000元,另外养殖、饲料搬运、销售等环节的用工也优先安排贫困户。“今年合作社要让村里的贫困户们鼓腰包露笑脸!”谈到合作社,村支书胡志成充满了期待。
目前,亮源桥村正在加快推进与福来喜鹅有限责任公司、炎陵县金钩湾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1家养殖企业建立扶贫养殖项目,计划将有意向参与养殖项目的贫困户都纳入进来,让更多贫困户搭上“脱贫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