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1.72万亩绝收地
全部改种完成
  本报讯(记者 刘思远 通讯员 陈宇杰) 6月下旬以来的强降雨,致使衡阳县各地的水稻、瓜果等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绝收面积达到1.72万亩,产量损失5.35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1亿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该县受灾害乡镇积极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目前,绝收地已全部改种完成。

  衡阳县受灾最严重的是湘江河流域各乡镇,其次是蒸水河下游相关乡镇。灾情发生后,该县农业部门迅速摸清受灾情况,坚持政府主导、农户主体、分级负责生产自救的灾后重建工作方针,重点抓好绝收农作物补种改种工作,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全县受灾农户收入基本稳定。

  樟木乡是衡阳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绝收面积达2000多亩。县农业局及时派出三个工作组进驻该乡,在技术上指导农户抢抓季节关,选准种子关,把握播量关,精准施肥关,杀菌消毒关。经过技术人员的田间指导,农民的生产自救,改种补种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衡阳县:

  1.72万亩绝收地

  全部改种完成

  7月14日下午,市城管执法局联合中国衡阳新闻网站在衡阳千吨级码头开展“公益城管树文明·灾后清淤护湘江”主题活动,组织、发动衡阳市网络志愿者协会、衡阳市义工协会、衡阳市唐备战志愿者协会、衡阳市登山运动协会、衡阳市微公益青年志愿者协会、衡阳市大湘公益服务中心、衡阳市红十字会恒雁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市城管执法局系统各单位,志愿者们有的在绿化带上捡拾杂物,有的用铁铲,有的用扫帚,将一堆堆淤泥清理掉,并用水枪清洗。经过志愿者的努力,这一地段的湘江风光带很快变得干净整洁起来。 ■周连武  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扶贫攻坚路上的“领头雁”
95名海外华裔青少年 来衡领略湖湘文化
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1.72万亩绝收地 全部改种完成
帮孩子找好暑假的“打开方式”
青海《巴音河》入衡发出“好声音”
借助“政协云”平台履职、提建议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1.72万亩绝收地
全部改种完成
2017-07-17 2 2017年07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