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路上的“领头雁”
■本报记者 谭晓波 实习生 刘竹君
典型推荐:
罗崇明,衡东兆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被评为第十届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衡阳市致富带富十佳优秀共产党员。
扶贫札记:
在我心中,我一直有一个带领乡邻致富的梦想,觉得一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富了才是真正的富裕。
2016年,我响应衡东县委、县政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精准扶贫”号召,在全县建立丰根、白莲、桃岭、荆茗、桔林、义门香菇产业扶贫基地,抽出专门技术人员,带领农户参与生产,直至农户能独立操作,做到真正的授人以渔。到目前,我已经共结对帮扶贫困户300户。公司采取驻贫困村模式,出资搭建大棚,提供种苗,同时,为解决农户卖菇难的问题,公司对300户贫困户实行兜底收购。
陈小平就是这些贫困户中的一员。他今年46岁,是氵米 水镇荆茗村的村民,家中有一个70岁的老父,一个女儿,妻子早年和他离异,一家人经济十分窘迫。2015年,他外出打工时遭遇车祸,造成腿部受伤,被鉴定为八级残疾。为了改变陈小平的困境,去年8月,我主动找到他,鼓励他通过种植蘑菇脱贫致富。起初,陈小平觉得自己是个门户外,没有资金,且不懂技术,没有信心。为了消除他的担忧,我给他免费搭建了大棚,赠送种植的原料,还给他抽出了专门的技术员,教他怎么种植香菇,解决了陈小平技术难、没钱难的问题。目前,陈小平的蘑菇种植面积已经有了400多平方米,产量可达54000斤,年收入达到2万元。
为带领更多人脱贫,我还与衡东农商行签订分贷统还协议,衡东农商行把白莲镇42户160人的贷款委托公司生产经营,公司与贫苦户合作签订协议,农户参与基地分红,分红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元,同时贫困户可参加公司劳动,获得额外的劳动报酬。
脱贫档案:
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罗崇明始终把共同致富摆在事业发展的同等位置,在全县建立丰根、白莲、桃岭、荆茗、桔林、义门香菇产业扶贫基地,共结对帮扶贫困户300户,带领当地农民致富26人。公司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成为“湖南青年创新创业板”挂牌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