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刘少衡正值年富力强的中年,是拼搏事业的好时机,可家中妻弟王建农却因车祸致残疾,智力严重低下,生活完全无法自理。作为家族中的“主心骨”,刘少衡担起了照顾妻弟的重任,从出车祸极力挽救妻弟生命,到承担高额住院治疗费用,再到十余年事无巨细的陪伴、照看等,他的善举,影响了周围人,感动着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
如今,即将迎来花甲之年的他,依然每天准时6点半到王建农住处料理日常生活起居。他说,等他老了,就让女儿接过接力棒,一定要把妻弟王建农照顾妥当。
探访:
十余年如一日照顾病患妻弟
7月10日,早上6点半左右,在立新的一处民房里,刘少衡正给王建农洗漱。准备给王洗脸时,刘少衡总会细心地提醒:“来,把头抬起来,我们把脸洗干净。”之后,刘少衡还会把王的住处里里外外清扫一遍,并给王买好早餐。一切忙完已是7点半左右,刘少衡整理好衣装,草草在外吃个早餐便赶去学校工作。他现在是衡阳市实验中学的工会主席,还兼有政治课,工作也较为繁忙。可不管多忙,照顾王建农雷打不动。
如今夏天来了,刘少衡每晚都会帮王建农洗澡。为了帮助其康复,每晚还坚持带他出门散步半小时。
这看似平凡简单,却需要耐心和坚持的日常护理,全凭了刘少衡的一份难能可贵的责任心。
“王建农的弟弟在外地工作,父亲在他出事后的第五年就去世了。我爱人虽然和他同父异母,但作为他的姐姐,应该担起照顾他的责任。”刘少衡用他这朴素的“亲情思维”,把感人肺腑的善举做成了义不容辞的“分内事”。
2006年,因王建农的病情没有好转,他的妻子便带着当时仅有7岁的儿子重新开始了新生活。“我们不能耽误她啊!她还年轻啊!考虑到她还有个孩子要抚养,我们就担负起了监管和护理王建农的责任。”也是自那时起,照顾王建农由刘少衡一家全权负责。
讲述:
力争挽救妻弟生命
2001年10月17日,王建农出车祸的这个日子,刘少衡记得很清楚。当时的情形也历历在目。“他送到医院时已昏迷,不省人事。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整个家庭都陷入了悲痛。”刘少衡说,作为家族成员中的“主心骨”,他将悲伤收敛,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抢救。
当时还仅有27岁的王建农昏迷了三个月。期间,医生就告知,这种脑外伤严重的病人,即便抢救过来也可能是个植物人。面对如此大的未知和可能面对的未来长期“负累”,刘少衡依然坚持要“抢救生命”。
为了筹备医药费,刘少衡东拼西凑借了6万元。加上家中其他人的帮助,花费了12万元左右,经过大半年的抢救治疗,王建农醒过来了,但却留下了终生的残疾,智力相当于2-4岁孩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刘少衡回忆,抢救过来的王建农有5年时间瘫痪在床,擦澡、翻身、端大小便……这些脏活累活,他和家人一起不辞辛劳,精心护理。5年后,王建农才慢慢开始能下床走路。
在10余年中,王建农因神志不清,脾气相当暴躁,稍有护理不妥,他还会打人,被打过几次的刘少衡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王建农还曾经有过一次走丢。“我记得他走失的那天下着小雨,当时还是初春,有些阴冷。家里人在雨里来来回回将周边找了个遍,最后在一个绿化带的花坛边找到了他。”因为这次走失,家里人对于王建农的照看更留心了,以防意外,家人商量将王的住所上了锁,还麻烦邻里们帮忙多留意。
刘少衡说,对待王建农,要用对待孩子一样的耐心和爱心。未来,他将和妻子一起继续照顾好王建农。“如果我们老了,我就让我的女儿来照顾。”刘少衡坚定地说。
虽然照顾妻弟花费了不少心力,但刘少衡从没因此而耽误过自己的工作。他担任过美术、数学、政治教师,还多年担任班主任,他所教的学科及所带领的班级在全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刘少衡的善举感动了周围许多人。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名党员、一位教师的无私大爱精神。
刘少衡每天都会带领王建农散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