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原文】
中华民族历来重真情、尚大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句“回家过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最温馨的情愫。万家团圆、共享天伦,走亲访友、共祝美好,贯穿其中的就是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同志之情。当今社会快速变化,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为生计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
——习近平《在二0一七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出处】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解读】
元九,即唐代诗人元稹,因其排行第九,故称之。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了中唐时期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作为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不仅在诗歌创作领域取得极高成就,在诗歌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新乐府运动结束后,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总结了自己前期的讽谕诗创作指导思想,他以果木生长为喻,对诗歌四要素——情、义、声、言作了形象概括:“诗者,根情、苗言、华(同“花”)声、实义。”并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意思是说,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超过情感的,没有不是从语言开始的,没有比声律更切合的,没有比道理更深入的。白居易比较完整地概括了诗歌的特点,揭示了诗歌以情动人的性质。
白居易把“情”视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认为诗歌是“情发于中,文形于外”的产物。同时,他还把“根情”与“实义”联系起来,要求诗人跳出“止于伤别”“归于怨思”“嘲风雪、弄花草”之类狭隘的个人情感圈子,进而关心国计民生,使抒发之情包含“美刺比兴”的社会内容。
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扩展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语境,将其生发为亲情、友情、爱情、同志之情,从而使这一千年古语具有了普遍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社会发出号召:“真情,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需要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来滋养。”并这样解读真情、赞美真情、呼唤真情:“真情,是不虚、不私、不妄之情。真情不虚就是要忠诚老实、诚恳待人,真情不私就是要砥砺品德、刚正无私,真情不妄就是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唯有如此,亲情、友情、爱情、同志之情才能高尚恒久,才能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亲人、友人、所爱之人、同志之人,也才能铸就守望相助、天下同心的人间大爱。我们要让真情大义像春风一样吹遍神州大地,吹进千家万户,给每一个中华儿女带来温暖。”
(据《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