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武孝军)日前,记者在耒阳市新市镇大兴龙村境内看到,整修一新的河道排水通畅,水田中荷花露出了尖尖角,田埂上新种的植物生机勃勃。这标志着湘江流域退耕还湿还林新市试点项目进展顺利。
新市试点项目位于高炉河和耒水的交汇处,流域集水总面积40平方公里。项目区规划面积311亩,其中退耕还湿面积271亩,退耕还林面积40亩。项目设计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为理念,围绕湘江流域保护治理的总体需求,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核心,充分发挥区域水源涵养及生态净化功能,有效控制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
据了解,项目建设旨在不改变耕地性质的前提下,通过人工蓄水,种植荷花、香蒲、苦草等吸污性很强的湿地植物,吸收高炉河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与重金属污染。项目建成后,每日可处理高炉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与重金属污染污水4万立方米以上,恢复湿地净化水质的功能,使项目区出水达到三类水质标准,从而为耒水及湘江流域的水质改善,探索出一条“低投入、能持续、可复制”的有效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