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吟吟
1995年10月,蒋琳走上了衡阳县渣江镇中心小学的讲台。从教第一天起,她在心里默默立下“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的誓言。从此,她乐在其中,勤奋敬业,往返于学习充电和教育教学之间。多年来,蒋琳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们的成长之路。
把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智慧蕴含在每堂课
她拓展阅读,不断学习充电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教育教学工作之外,她还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学比武锻炼提升教学能力。她虚心请教,拜有经验的老教师为师,学习专业技能,学习班级管理。在教学实践中,她致力于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喜欢学,自主学。她的语文课,能在不经意间把学生带入课堂,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她旁征博引,用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她鼓励质疑,与学生加强互动。
二十余年来,她在教学中不但传授文化知识,而且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把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智慧蕴含在每堂课。她坚持每天早到校工作、学习,给学生树立榜样,日久天长,学生也养成了“入室即坐、入座即学”的好习惯。她还经常与学生一起扫地,和学生坐在一起参与主题班会的讨论,看见地上的垃圾主动捡起来,她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修养学生的品行。
做一名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做一名让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是她一直以来的追求。她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她深知,班集体里“白天鹅”要爱,“丑小鸭”更要爱。对那些特殊的孩子们,她总是细心呵护,耐心引导,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她让班上每名孩子都能获得成长的快乐和自信,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班里曾有名女学生,父母长年在外,平时缺乏管束,因一件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就离校出走,她了解情况后,二话不说打车前往该同学家,陪同该学生亲属到处寻找,在县里一网吧里发现其,经过一番教育后,该学生与她一起返校。
2013年9月,校长交给她一个让全校教师都非常头痛的班级,她毅然接受任务。这个班学生普遍自信不足,纪律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因此培养良好的纪律意识和学习习惯、灌输自信成了必修课。在她和全体科任老师的配合下,这个班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升初有十余名学生被全市重点中学录取,全班人平分数位于全镇年级第一名。
从教22年来,家和学校构成了她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每天加班加点,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2012年5月,她在工作时病倒,由于平时工作劳累过度,缺乏休息,诱发心脏病,需要动手术,在推进手术台的前一刻,她心里还在惦记着课堂与学生,手术后还没完全康复,又扎进了自己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