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影响较大、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市工商联副主席提名候选人因单项未过关而被“一票否决”,212名拟作安排的非公经济人士中有55名因不合格而被取消资格……2016年,在我市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和市工商联的换届选举工作中,不少人事安排因条件不合格被刷下,综合评价淘汰比例之高、标准执行之严达到前所未有。
2016年是衡阳破坏选举案后的第一个集中换届之年,中共衡阳市委始终牢牢把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以坚强的决心、铁的纪律和严谨务实的作风指导、协助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和市县两级工商联开展换届工作。6月底,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和市工商联换届工作在全市率先顺利完成,7个民主党派市委主委全部满票当选,其他各职位人选得票率均在99%以上,呈现出风清气正好气象,由此拉开了衡阳风清气正的换届序幕。
与此同时,在人大、政协换届中,市人大代表528名,非中共代表194名,占比36.7%。其中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内的代表126名,占比23.9%,市人大常委41名,党外常委安排比往届增多;市政协委员444名,党外委员267名,占比60.1%,市政协常委安排90名,党外常委59名,占65.6%。党外人士安排达到历史最好时候。
从十几年前的民主党派市委换届主委候选人落选,到如今的所有党派主委全部满票当选,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和市工商联作为全市换届工作的序幕,是如何深刻吸取衡阳破坏选举案的惨痛教训,做到新一轮换届风清气正,并谱写下衡阳统一战线选举史上的新篇章。
首先,以最坚强的领导统筹换届。在中共衡阳市委的领导下,市委统战部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把指导和协助换届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自觉落细落实责任。先后8次逐一召开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换届工作座谈会,分别成立以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统战部部长任组长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拟提名候选人考察小组和加强换届风气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严把人事关,确保全程督导不漏一环。其次,以最严明的纪律匡正换届。市委统战部成立3个民主党派换届风气督导组和4个工商联换届风气督导组,分别派驻7个民主党派和12个县市区,全程参与换届工作监督,自始自终参加换届有关会议,确保监督“零盲区”。开展“点穴”督查,在提名人选推荐考察、综合评价、正式选举等重要环节开展“点穴式”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约谈,匡正换届选举风气;最后,以最规范的程序组织换届。统战部门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按照“凡进必评”的原则,严格把握人选的提名、推荐、产生程序。综合评价方面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按照省委统战部制定的标准,启动最严格的综合评价程序。对民主党派、工商联所有换届提名人选,由法院、检察、公安、信访、人事、计生、工商、审计等16个部门共同给出评定等级,采取单项评价“一票否决”,确保结果绝对公平公正公开。
同时,在市政协委员和党外市人大代表推荐提名工作中,市委统战部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严格落实政策规定,全面规范工作程序,坚持“五个好”选人标准,多方充分协商,严肃工作纪律,实行“全程纪实”,按要求牵头做好市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常委推荐提名工作。并积极做好党外人大代表推荐提名工作,协助市委组织部制定《衡阳市人大代表推荐提名工作方案》,对各县(市)区推荐的党外市人大代表人选结构、比例进行了初步审核把关;协助市委组织部做好考察工作;作为22家联合审查部门之一,认真做好了党外市人大代表的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