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吟吟
彭琼辉,双师型教师,2007年硕士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同年进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任教,现担任内科护理教研室副主任。
从教10年,她用厚重学识授予学生技能,用拳拳爱心感染学生心灵,她把自己的生活与培养护理人才紧紧联系在一起。
课堂活跃,学生从不缺席
作为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她承担了《内科护理学》和《健康评估》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年均课时量达700余节。为提高教学效果,她积极旁听各类学术讲座为自己充电,每年寒暑假均赴南华附一肾内科、南华附二重症监护室进修学习,积累实践经验。
众所周知,学生不喜欢照本宣科的老师,她便不断创新授课风格,应用“病案教学法”,在课堂中多讲临床案例,讲述自己的实践经历,帮助学生在枯燥的教学氛围中提神醒脑。同时,她注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学生参与互动率达到60%以上,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课堂上,她从来不点名,但学生几乎从不缺席,大家把听她的课当成一种享受。班上的同学都说,“彭老师授课方式新颖,能激发学生思维,调动课堂氛围。”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她注重教学改革研究,先后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省级教研教改课题2项,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5部,发表论文18篇。
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成长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充满了酸甜苦辣,她总是满怀爱心去培育和关心学生,把学生成长进步当作自己最大的愿望。她经常牺牲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与学生在一起。在生活上无微不至体贴照顾学生,在学业上更是细致入微地关心与鼓励。在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坚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努力做好学生职业行为的引导者,注重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担任16级护理7班班主任时,她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带领学生进养老院,亲自示范如何给老人翻身、拍背排痰、帮老人洗头梳头、帮助老人进行肢体康复锻炼。
2015年,护理学院为了提高护士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首次实行护考包班制度。为此,她常备课到深夜,力求把每个知识点都掌握透彻,然后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并利用中午和周末的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陪学生一起做题讲题,对有负面情绪的学生进行开导,最终该班的通过率达到75%,成为当年中职部护考通过率最高的班级,也是到目前为止通过率最高的班级。
在这样一位无私奉献、一心一意为同学们着想的班主任带领下,她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均名列前茅,在校园文化、各类文体比赛、志愿服务等活动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她也因此获得“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