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
过
拔
“雁过拔毛”,最早出自清代小说家文康所著古典小说《儿女英雄传》,意思是能在飞过的大雁身上把毛拔下来,原形容武艺超群,身手敏捷,后比喻人爱占便宜,不放过任何捞好处的机会。
当前,“雁过拔毛”也成了基层腐败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王岐山同志在中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上专门部署了对“雁过拔毛”式腐败进行整治,要求重点查处和纠正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摊派费用,违规收缴群众款物或处罚群众,克扣群众财物、拖欠群众钱款等突出问题;在集体“三资”管理、土地征收和惠农等领域的抢占掠夺、贪污挪用问题;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吃拿卡要,甚至欺压群众的违纪行为。
民生历来非小事。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直崇尚以重民、爱民、养民、亲民、信民为主要内容的民本思想。《墨子》主张“爱利万民”,特别重视“农与工肆之人”。孟子则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据《荀子·哀公》记载,孔子最早把君和民的关系比喻为舟和水的关系,认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讲话中更是提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鸿毛虽轻,却连着老百姓的血和肉,伸手拔毛,侵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损害的是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纪委开展对“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的严厉整治,既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以顺党心、合民意,打赢反腐倡廉这场攻坚战。
(本文作者系湖南工学院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