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2月21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
  用典释义

  【讲话原文】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文艺要反映生活,但文艺不能机械反映生活。茅盾说过:“文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生活,而须是一把斧头——创造生活。”生活中不可能只有昂扬没有沉郁、只有幸福没有不幸、只有喜剧没有悲剧。生活和理想之间总是有落差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不如人意的地方。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出处】

  夫文人文章,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善人愿载,思勉为善;邪人恶载,力自禁裁。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东汉)王充《论衡·佚文》

  【解读】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是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文学主张。在《论衡·佚文》中,他指出:“夫文人文章,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文人写文章,哪里只是玩弄笔墨、堆砌辞藻的呢?其主要功用在于“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即记载人们的行为,传播人们的名声。因为“善人愿载,思勉为善;邪人恶载,力自禁裁”,好人希望被记载以流芳百世,因此千方百计去做好事;坏人害怕被记载而遗臭万年,因此尽力抑制自己的恶欲。这样,文人的笔就发挥“劝善惩恶”的作用了。

  在《论衡·对作》中,王充还说:“圣人作经,贤者传记,匡济薄俗,驱民使之归实诚也。”圣人作经书,贤者写传记,是为了匡正挽救不良的风俗,使老百姓向质朴纯厚的品行转化。而文章要发挥劝善惩恶的作用,就必须做到“起事不空为,因因不妄作;作有益于化,化有补于正”。王充认为,文章必须有补于世,所谓“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这样自陈《论衡》的写作目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疾虚妄”就是对当时思想文化领域的种种虚假、荒诞现象深恶痛绝,因此著《论衡》以明辨是非、拨乱反正。

  王充“劝善惩恶”“匡济薄俗”的积极创作主张对后世影响很大。三国曹丕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唐代古文运动中柳宗元提出的“辅时及物”,以及新乐府运动所强调的“匡世济时”,都与这种思想有着血脉联系。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文人之笔,劝善惩恶”,意在告诉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要反映生活,但不能机械反映生活。要引导人们健康向上,发挥积极的社会功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从“情理法”看传统法律文化价值理想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
《天地行人:王夫之传》
“走向世界丛书”
曾国藩劝诫子女为何重视这八个字?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文人之笔,劝善惩恶。 2017-02-21 2 2017年02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