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江两岸,水杉迷人。白地市镇白地市村的这幅景致,被当地人誉为“祁东的九寨沟”。在依水而修的水泥路旁大片田地里,映入眼帘的西兰花苍翠欲滴,给乡下的冬天描上了无限生气。
“几十亩连片都是菜地,满眼绿油油的,在朋友圈晒张照片很快就被点赞霸屏了。”白地市村支书彭国庆年届五旬,说起话来一股潮流味。在他看来,眼前不止是美景,更是百姓越来越富足的生活。
“得益于祁东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推行的‘分贷统还’模式,既帮助我扩大种植规模,又让老百姓获得分红、就近就业,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可谓一举多得。”带领大家种植西兰花的李忠明如是说。
除推行“分贷统还”模式助力攻坚脱贫外,祁东县信用联社还积极助推本土龙头企业实施电商扶贫项目,建立金融扶贫服务站,派驻扶贫工作队,有力推动了该县金融扶贫工作。2016年,全社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0016万元,现有余额10172万元。
推行“分贷统还”,贫困户与企业“抱团取利”
充满干劲的“70后”李忠明是衡阳市华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20年前走南闯北从事蔬菜批发,后来钻研蔬菜种植。在当地政府招商引资下,他欣然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种植西兰花。
李忠明自创了“菜稻菜”种植模式,即春天种菜收完后种一季水稻,稻子收割后又可种菜。他算了一笔账,西兰花亩产3000斤,花菜亩产4000斤,平均每亩可赚2000元,比纯种稻划算多了。
当他试种成功后,周边的百姓也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人加入他的团队。规模扩大了,势必对资金有更多需求。恰时,祁东县信用联社的“分贷统还”模式为他注入资金活水,授信500万元,签约农户125户,已发放贷款250万元。
“村民们抱团加入企业,可以参与分红,有发展意愿和能力的,我提供种苗和技术扶持种植,统一收购,他们还可以优先来企业干活。”李忠明说,基地里施肥、打药、整地、冷库装运、净菜加工、打包,到处都要人工,高峰时期有800人劳作,一年工资发放都需五六百万元。
彭国庆率先跟着李忠明种了30多亩西兰花,在他的发动下,该村建档立卡的112户贫困户都在四方协议上签了字。原来村里许多五六十岁的人闲时聚在一起打牌,现在大多在地里料理西兰花,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看到家乡变化大,也回来种菜发家。他预计,2016年比2015年的人均收入要多三分之一以上。
受益的不止白地市村人,这种经济带动效益已辐射到周边12个村。51岁的李小成是白地市镇华龙村人,原先在外务工只管得了一家五口的吃饭问题,是当地典型的贫困户。2016年,他跟着种了35亩西兰花,才卖了10亩地的菜钱,将所有开支除去已赚五千多元,剩下的亩均2000元收入就能稳当当进口袋,一举摘掉贫困的帽子。
如今,李忠明的种植基地已有近万亩,分布在白地市、归阳、过水坪等乡镇。记者采访当天,不少来自郴州、邵阳、永州的商人来基地进货,一名来自冷水滩的小伙雷小健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来拉50筐菜,足足有2000斤,送到当地最大的超市——建都超市。
“白地市镇有1400多户,4700多贫困人口。西兰花种植已经在加速这个地方的脱贫步伐,我们当时看重的就是不愁销路。”白地市镇镇长郝建明说。
助力电商扶贫,让全国各地人买到“祁东土货”
论“分贷统还”模式,祁东县信用联社最先合作的对象还属祁东县吉祥食品有限公司。2016年,吉祥食品与贫困农户329户1300人签订协议,目前扶贫贷款余额1300万元。临近年关,公司已筹备与贫困户分红事宜,在春节前将红利兑现。
该公司董事长谢富生告诉记者,贷款到位后,主要用于种植基地建设、添置全自动高效节能黄花菜杀青烘干机以及市场品牌网络化建设。如今,公司已成为阿里巴巴3000个实力商家的标杆企业之一,已在祁东、长沙、上海等地建立办事处3个,线下品牌连锁店35个,区域性总代理17个。
在祁东县信用联社多年的支持下,吉祥食品一直对口扶贫工作,相继在阿里巴巴、京东商城、湖南省电商服务公共平台电商扶贫专区开设了店铺链接,目前销售形势乐观。2015年,该公司通过电子商务运营销售额占公司全年销售额的47.8%,销售总额达3920万元,2016年,该公司电商销售额已有3000余万元。
“吉祥食品已经启动了全网营销,它的黄花菜和粉丝在网上销售量可观,这就促进了规模种植和现代化生产加工,带动当地贫困户发家致富,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鱼水关系。”黄土铺镇信用社主任曾曦说。
如今,谢富生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黄花菜多在餐桌抛头露面?必须要把它深加工。公司已签订新产品开发合同,朝着做黄花菜粉、黄花菜茶等领域发展,让更多人知道祁东特产,购买祁东土货。
除大力对吉祥食品、新丰果业等龙头企业实施金融产业扶贫之外,祁东县信用联社助力电商扶贫还体现在助农金融服务站的设立上。在黄土铺镇的农民伯伯民福村电商服务站,该联社新设了服务站,不光村民存钱取钱方便,网上帮助当地贫困农户卖土特产,能快速实现变现,获得大众好评。
践行普惠金融,建成30个金融扶贫服务站
在祁东县风石堰镇花屋村,村支部副书记何高平向记者细数着金融扶贫服务站建成后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原来村民取钱要去10里开外的镇上,来回车费要10元钱,现在到村里就可搞定;原来村民贷款咨询也要去镇上的信用社,现在服务站里贷款流程张贴得一清二楚,还能在站里就做好评级授信,享受扶贫贷款贴息政策,给老百姓带来极大便利。目前,服务站已经帮助该村申请获得70万元贷款,其中扶贫贷款50万元,均已发放到位,支持村里养殖黑土猪、养羊、养鸡和种板栗等。
花屋村的彭晓琳贷款20万元建猪场、买猪仔,养了500头黑土猪,已出栏200头猪,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他请了3名贫困户帮助长期做事,忙时还能给其他贫困户提供临时用工的机会,带动一方百姓脱贫。
金融扶贫服务站承载的更多职责是有效解决贫困村金融服务缺位的问题。记者自祁东县信用联社了解到,该社在全县积极开展“便民金融服务点”工程,以助农金融服务终端为载体,把信用社的金融服务不断向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的偏远乡村延伸,实现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包括存取款、汇款、转账、缴费、缴纳社保、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切实改善农村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环境。截至2016年9月底,该社已全面完成建设30个金融扶贫服务站的目标,打通了农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祁东县联社还组建精准扶贫工作队,深入风石堰镇元木村,送去资金解决公路、饮水等基础设施问题,提供信贷支持进行产业培育。该村建档立卡的25户贫困户,2015年已脱贫4户,2016年脱贫9户,剩余的计划今年全部脱贫。
新鲜的西兰花、白花菜销路不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