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1月05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植优补短
建设经济繁荣新衡阳
“经济繁荣新衡阳”内涵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农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超过4000亿元。以新型工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 ■罗盟 摄 坚持植优补短 建设经济繁荣新衡阳
  做强三大产业,奋力跻身全省十强

  ——访市人大代表、常宁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乐胜

  ■文/本报记者   李楚   图/本报记者   彭斌

  无论是基于中国的现有国情,还是衡阳的现实需要,建设“五个新衡阳”中的“经济繁荣新衡阳”无疑都是重中之重,堪称“百姓富裕”“生态优美”“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前提和基础。但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实现目标需要社会各界、各行各业为之共同努力。“两会”之际,本报特邀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其一,所邀代表来自不同领域,其所言所感可为“经济繁荣新衡阳”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其二,我们更期待他们的真知灼见能引发全民参与讨论的热潮。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访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易晔

  ■文/本报记者   武孝军  图/本报记者   黄沐

  在市人大代表、常宁市市长吴乐胜看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经济繁荣新衡阳”的一大重点工程。他说,近年来,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大潮中,常宁作为一个充满活力、蕴含潜力的年轻县级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因此,他就常宁经济发展,重点提出三大经济发展思路。

  一是打造“千亿级”产业,让工业经济变强。常宁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打造有色金属“千亿级”产业。具体路径是支持中国五矿发展铅锌铜产业,高标准打造全省最大的铜锌铅深加工综合基地。抓好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引进世界500强深圳正威集团,建设有色金属产业链服务平台等。二是推进“融合式”发展,让农业效益变优。常宁市围绕争创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试点市这一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业向质量型、效益型、品牌型方向转变。重点抓好油茶、茶叶、畜牧养殖等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推动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做响“塔山山岚茶”品牌。三是发展“全域化”旅游,让旅游产业变旺。着力打造常宁旅游产业“升级版”,重点抓好全域旅游规划,构建“一个龙头、三大板块、多点结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即以“中国印山”庙前景区为龙头,在南部发展以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塔山瑶族文化为主的民俗生态游,在北部发展水口山工人运动红色文化游,在东部发展以“义”文化为主的观光休闲游,力争创建成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市。

  “经历30多年的发展,我市经济已从资源与劳动力依赖型向效率与创新驱动型转变。在新常态下,建设经济繁荣的新衡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尤为重要。”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易晔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易晔认为,政府与市场是共生互补的关系,关键是政府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好作用。这就需要政府首先定好发展方向,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做好整个城市的定位及发展规划,明确经济发展方向、突出发展主线,“抓大放小”, 集中精力、井然有序地引导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壮大和发展,做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集聚。

  易晔说,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加快服务观念的转变,送服务上门,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等媒介,收集政策信息,分门别类建立信息库,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平台,让企业时时刻刻感受到政府就在身边;整合、制定相关引导政策,对有发展潜力、市场看好的项目,鼓励企业敢于先试先行;建立科学考评机制,提高被服务对象评价考核的比重;建立企业发展成果反馈反哺机制,对发展好的企业和企业家给予相应的奖励。

  易晔表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要建立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反对垄断和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让每一个企业享受法治的公平正义;敢于创新,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包容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体制与政策环境,不仅要“爱商”、“亲商”,更要“护商”,实现政府与投资者双赢,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旅游六要素必须同步发展

  ——访市人大代表、衡阳观光旅行社总经理桂杨

  ■文/本报记者   易成章   图/本报记者  陈太仰

  挖掘工业潜力,以长板倒逼短板补齐

  ——访市政协委员、著名时事评论员罗安宝

  ■文/本报记者   谢小青   图/本报记者   周琪

  桂杨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由于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因此居民的旅游意愿增长,消费支出也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这些良好的市场条件为旅游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

  对衡阳旅游发展的潜力,桂杨也持充分肯定态度。他说,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也因势利导,重大举措频频出台。比如,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切入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方向。根据衡财外〔2016〕466号文件精神,我市设立了旅游品牌创建奖,鼓励景区争创国家级、省级优秀景区;设立旅游节会奖,鼓励政府承办的国家级旅游节会活动、乡村生态游;设立旅游人数奖,鼓励本地旅行社积极引进外地客源。而我市新增加了不少值得一看的景点,比如雨母山的百万花海、衡山的花果山,为市民周边游提供了不少选择。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要有吃、有住,进得来,出得去,有物可购,有处去乐。因此,旅游的发展,必然不断带动与这些直接相关的饮食、交通、商业、住宿、保险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要兴旺发达,这六个要素也需要同步发展。

  吴乐胜

  易   晔

  “要建设经济繁荣新衡阳,关键还是得从衡阳的工业着力。”罗安宝建议,衡阳要立足当前自身工业现状,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优势企业、优势产品,把它们做成衡阳工业中的长板,以长板倒逼短板补齐。

  他认为,我市要尽早拿出衡阳工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潜在长板,先行先试,大胆突破,着力打造1-3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或者产业园区,形成一个独特的工业产业集群,每一个行业扶持一到数个企业,每个企业扶持一到数个产品品牌,打造 “衡阳制造”工业新名片。

  “拉长板的基本路径一是挂大靠强,二是融合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罗安宝说,我市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和平台资源,以“资源平台融合”促“企业和产业融合”,为拉长板服务,建立衡阳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市级跨部门协调小组,完成衡阳融合发展总体规划,优化促进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调整招商引资方向,将智能制造与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行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对接,打造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产业链。

  具体在产业融合方面,他认为,我市应该推进核工业、输变电装备、汽车零部件、钢管、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企业对接,打造军民融合产业链,推进潜在长板产业茁壮成长。

  罗安宝还建议衡阳工业放下“身段”,主动对接长株潭。他说,长株潭现在发展很快,已经有了一些走在世界前列的制造业,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我们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定位,发挥我们的特长,细化我们的分工,主动去补短板,建设长株衡、长潭衡工业走廊。

  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访市人大代表、省绿佰珍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向东

  ■文/本报记者   姚永军  图/本报记者   陈太仰

  激发消费需求潜能,拉动经济增长

  ——访市政协委员、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谢荷锋

  ■文/本报记者   谢小青   图/本报记者   周琪

  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吴向东认为,建设经济繁荣新衡阳,要坚持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首要任务,发展优势产业、扶持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业,推进工业往集约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转变,让衡阳工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吴向东称,小拖、冶金、建湘柴油机厂……衡阳工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有过辉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渐渐与先进地区拉开差距,目前存在总量不大、行业领军企业缺乏、园区经济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五个新衡阳”,补齐县域经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三大短板”,可谓正当其时。

  吴向东认为,在企业创新、税费减免、入区入园、人才引进、企业用地、打造融资平台等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服务、多开绿灯,为新一轮工业发力架好起跳板,让企业发展摆脱羁绊。要围绕完善产业链条,积极引进聚集一批大企业、好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要把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创新园区运行机制,通过简政放权实现“园区事园区办结”。要引导企业主动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技改投入,打造过硬品牌。要下功夫服务好现有企业,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上市,放开搞活小微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

  吴向东

  桂   杨

  谢荷峰

  罗安宝

  谢荷锋建议,2017年我市要在坚决推进、贯彻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培植经济增长新动能。其中之一就是要继续紧抓“需求”这一关键,进一步激发我市的消费需求,使之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

  如何激发市场消费潜能?谢荷锋说,一是要大力关注传统消费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服务品质。在人口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传统消费需求将趋于饱和。因此,传统消费服务业一方面要积极延伸和扩展消费市场,同时要积极进行“三去一降一补”,积极推进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二是要大力发展新兴消费服务业,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健康、旅游、教育等新兴服务业需求大幅度增加,成为消费需求的重要潜在增长点。我市应充分开拓和繁荣健康、医疗、旅游等新兴服务业。

  三是要大力发展特色消费业,占据区域消费市场高地。要大力挖掘衡阳特色、特产和特长,培育具有衡阳特色的风味小吃、南岳“寿文化”旅游、湘南中小商品集散地等,打造区域消费产业高地,吸引周边城镇和农村居民来我市生活消费。

  四是要持续实施脱贫攻坚,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促进和扩大社会就业,努力提升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谢荷锋认为,在激发消费需求、繁荣消费市场中,政府应扮演好引导和服务的角色,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减少消费服务创业的门槛,通过税费减免降低消费供给成本,引导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同时要强化市场管理,大力整治不法不良商家,努力给全市人民创造一个安全、和谐、满意的消费环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坚持植优补短 建设经济繁荣新衡阳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坚持植优补短
建设经济繁荣新衡阳
2017-01-05 2 2017年01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