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的
“形象大使”
■主讲人 林溪朗月
“她”诞生在距今2000多年的天凤元年(公元14年);“她”第一个用“悬针篆”书写自己的名字;“她”的形制最能体现“黄金分割”比例的美学设计观点;许多家银行、金融机构都用“她”作为行业的标记;“她”是中国钱币的形象大使——货布。
追溯货布的历史,意义深远。货布的造型与古代最普通的生产工具锄、铲相似,在古币中有尖足布、平足布、空首布、桥足布等等。到了明代,在“博古图”中将货布列为象征财运的吉祥钱。货布是王莽天凤元年第四次货币改制时铸,其制作厚实工整,面背及穿孔有廓,中竖线止于穿下,“货布”二字作垂针篆列于两侧,书体潇洒俊逸。通长5.6厘米左右,平均重约16.5克。货布自天凤元年至新莽灭亡(公元23年)铸行9年。
货布上采用的字体叫“悬针篆”,是小篆的一种,也叫垂针篆,是篆书的异体。悬针是指“竖画收笔出锋”,锋就像钢针倒悬一样。南朝宋王惜音的《文字志》说:“悬针,小篆体也,字必垂画细末,细末纤直如悬针。”宋朱长文《墨池篇》说:“悬针之书,亦出曹喜。”宋僧梦英《十八体书》说:“悬针、垂露曹喜所作,悬针篆,抽其势,有若针之悬锋芒”。看来,前人对悬针篆早有议论,而且上述二人肯定悬针篆是曹喜所创。 货布的造型古朴,书法独特。被称为悬针体的篆书“货布”二字充满币面,在长达30毫米的笔划中,笔线仅宽0.36毫米。币面上的“货布”二字,准确地把汉代时的物质生产与商品交换,高度地概括了。在汉代王莽时期,其统治时间虽只有短短的10多年时间,但统治者却进行了四次大的币制改革,把当时的造币工艺推向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过去,人们常常用货布作为祝寿时的挂杖钱,或结婚大礼上的撒帐钱,或出嫁用的压箱钱,一些文人用它来作记扇坠,一些老人爱将它挂在烟荷包上。还有一些地区的民俗是,在建房、建墓时,选上几枚货布埋在地下,祈祷能为后人带来好运。
随着国内古币收藏群体的壮大,钱币收藏作为入门门槛较低且收藏资源相对较多,于是钱币收藏市场整体表现出水涨船高的势头,从而带动了之前一些不为广泛研究把玩的币种出现了很大的增值空间,货布就是其中佼佼者,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市场上全美品千元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