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忆昔周室 鸿雁,当时史籀变蝌蚪。
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旧。
何人作颂比嵩高,万古斯文齐岣嵝。
诗歌赏析:第一句 鸿雁:是讥笑鸿雁,意谓当时看不起有才能的人。 ,一作“哂”,讥笑。史籀是汉字的一种字体,一种大篆。因周宣王的太史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为大篆之源起,后以人定名,称大篆为“史籀”或“籀”,而岣嵝碑文却变成蝌蚪形状,令人不可辨认了。国乱方思圣贤,周室中兴是天赐。“耆旧”是指年高而久负声望之人。
嵩高:《诗·大雁》篇名。《诗序》说是尹吉甫为赞美周宣王于“天下复平”之后,“能建国,亲诸侯,褒申佰”(贤臣)而作。苏轼认为何人作颂可比中岳嵩山一样的高,而歌颂大禹功绩的禹碑是在周室衰微、列国混战、人思圣贤的情况下出现的。它价值无比,将同巍峨的岣嵝峰一样万古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