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国
“雨后,请到XX来看海”。进入汛期后,这是许多人在微信朋友圈收到的“邀请”。今年雨季汛期来临,雨带由南向北移动,“看海”在一些城市轮番上演:武汉看海、郑州看海、北京看海,西安看海……而且这一轮“看海”还在持续之中。“看海”模式成为城市之殇,令人心酸、让人心痛,引人反思。
这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看点实在不少。可一场暴雨之后,这些新理念却在“看海”面前苍白无力,城市为何饱受雨后内涝、渍水浸泡之苦,值得深刻检讨与反思。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特别是水害、水患频发的国家。自古以来,治水用水,兴修水利,消除水患就是为官理政和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职责和基本内容。“看海”成为一些城市被暴雨袭击之后的巨痛,有着“暴雨百年一遇,雨量过大过急过集中” 、“城市建设规划不科学不合理”、“城市防洪除涝设施建设欠账”等多方面的原因。
但这又似乎不是根本性原因。根本还在于一些城市发展建设中,造城与治水关系失调,城市与水的关系失衡,水的生态系统被破坏所致。现在,各地建城、造城的力度很大,大拆、大扩、大建之处,道路都是水泥化、沥青化,城区空地都硬化,城市的规模与面积迅速扩大。而与重视建大厦、修大道、植大树相比较,很多城市的水面、水域、水系、水塘被占、被填、被围、被减,原来城市周边近郊的河流、湖泊、鱼塘、稻田等湿地,能给水可存身调节之地急剧地萎缩,城市的水生态、水系统、水环境、水体系被破坏,暴雨之后雨水失去了流动、涵养、留存、调节的系统与功能。有“千湖之城”美誉的武汉再现 “看海”,原有湖泊大量消失是重要的原因。河北邢台七里河洪水突袭下游大贤村造成重大伤亡,重要原因是七里河整治中下游河道收窄,以致洪水下泄排洪不畅,造成溃堤淹没村庄。
城给水以出路,水方能给城与人以活力。城市远离“看海”,根本还在于在城市建设中,发自内心地视水为最为宝贵的资源,对水保持一种亲近之心、敬畏之心、善待之心、疏导之心、利用之心。对一城之水,加以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使水与城市的关系得到协调与平衡。要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等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出现极端暴雨天气后,水能存得住、流得走、排得了。要重视恢复和重建城市的水生态、水循环、水系统、水体系,给城市之水以安身、容身之处,使得水与城市、水与市民和平共处、和谐相处。
对一城之水,加以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使水与城市的关系得到协调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