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面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29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瓷器中的“小康”
“小康”青花瓷
  ■杨琳

  收藏之初,听人说起“老康”、“小康”,很是不解。请教圈内前辈才知道“老康”指的是康熙,“小康”指的是“光绪”。既然是光绪年制的瓷器,为什么叫“小康”呢?一直不得其意。随着收藏的深入,阅读大量的书籍后,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清朝末年,大清王朝有过一段回光返照的岁月,这就是历史上的“同光中兴”。经过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磨难,中国迎来了皇权专制王朝的最后一个“中兴”——“同光中兴”,历史上也称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从1864年(同治三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一直到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三十年间,国内基本安定,官僚求富求强,“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幻想着腐朽的清王朝能重回“康乾盛世”。政治影响文化,文化的变化直接体现在瓷器上,此时的瓷器出现了大量的模仿“康乾盛世”的作品,迎合了当时人们的心理需求,所以称之为“小康”。

  “小康”青花瓷胎壁比胎底薄,青花又较多层次,对着光源透过胎壁能看到背面的青花,而胎底则看不到。釉面莹润稀薄,呈现白中闪青色。本文附图之物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冰梅是康熙典型的图案,中间绘制三个人物:一人太监打扮,托起一个爵杯,对面是一位官服打扮的官员,和一个执扇的仆从。整个图案取“加官进爵”之意,把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此罐器型规整,胎釉莹润,画工细腻。肩部不是常见的几何纹,而绘制祥云纹,堪称同题材的精品之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铜墨盒: 文房收藏“新宠”
一尊让我无法坦荡的铜佛像
瓷器中的“小康”
窑变釉的惊艳之美
衡阳日报版面八A08瓷器中的“小康” 2016-03-29 2 2016年03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