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次出现性接触传染病例
~~~首次出现性接触传染病例
~~~首次出现性接触传染病例
~~~首次出现性接触传染病例
~~~首次出现性接触传染病例
~~~首次出现性接触传染病例
~~~首次出现性接触传染病例
2016年02月05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寨卡病毒“攻陷”美国
首次出现性接触传染病例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日证实,卫生当局确诊首例在美国本土传播的寨卡热病例。患者来自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县,与一名从寨卡流行地区返回美国的染病者发生性接触后,感染寨卡病毒。

  患者从未离开过美国

  达拉斯县卫生与公众服务局当天发表声明说,与患者发生性接触的感染者去过委内瑞拉,但患者本人一直未离开美国。鉴于医疗保密原则及个人隐私考虑,当局不会公开这名患者的具体信息。该局局长扎卡里·汤普森说:“这种情况十分罕见,但不乏先例。我们一直没排除这种可能性:寨卡病毒可以经由性传播。”

  寨卡病毒一般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但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病毒也可以经过性行为传播。一名科罗拉多州的男子2008年在非洲染上寨卡热,回国后将病毒传染给妻子。此外,研究人员曾在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一名男子的精液中发现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被发现,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

  自2015年起,寨卡病毒在美洲快速蔓延,目前该地区25个国家和地区已报告发现该病毒。与此同时,巴西东北部地区小头症病例激增。过去5年,巴西年均报告小头症病例数仅163例,但2015年下半年至目前,巴西已报告近4200例小头症疑似病例。科学界怀疑,这些病例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

  伊蚊活跃在美国南部

  在南美和加勒比地区发现的寨卡病例中,主要传播途径是伊蚊叮咬。伊蚊也是大部分黄热病和登革热病例的罪魁祸首。美联社报道,在美国,这类蚊子主要活跃在南方。虽然美国眼下尚无经由伊蚊叮咬传播的寨卡病例,卫生部门还是呼吁市民做好防护措施预防蚊子叮咬。

  世界卫生组织1日宣布,巴西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这是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卫组织发布的第四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卫组织表示,迄今为止中国尚未报告任何寨卡病毒病例,但如同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有可能出现少数与旅行相关的“输入性”病例。不过,中国冬季气候条件不适合伊蚊活动,疫情在冬季传播的风险很低。

  美国去年共报告30例“输入性”寨卡病例,一些欧洲国家近来也出现“输入性”寨卡病例。医学界至今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有效治疗手段。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公租房免征三年房产税
未经许可在我国境内采集 人类遗传资源或罚100万
大病医疗互助最高支付30万
我国“人造太阳”获重大突破
寨卡病毒“攻陷”美国
开放大学将建立“学分银行”
投资7000亿改造升级农村电网
衡阳日报版面七A07寨卡病毒“攻陷”美国 2016-02-05 2 2016年02月05日 星期五